分享

知道三盛公却不知道它和走西口有关?

 涧水常蓝屋 2021-11-12

万里黄河 仅此一景

雄浑壮观的大河风光,神奇壮美的沙漠景观、气势宏伟的枢纽工程,都汇集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的三盛公水利枢纽。

“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源头三盛公”,这里是黄河的金腰带、塞上的明珠、河套的“乳源”。


知道黄河上的三盛公

却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三盛公”的称谓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和晋商有着很深的渊源,要了解三盛公就必须从“走西口”说起。

“走西口”走的是哪里?

“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包头城、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其中移民比例极高的是山西移民。

乔贵发就是晋商走西口的经典代表人物,在乾隆初年,乔贵发沿着山西中部出发,一路向西,到了内蒙古,在包头一个当铺当了伙计。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改名为“复盛公”。因乔家经商注重诚信,生意兴隆,成为乔家发家的起点。

三盛公原名三道河,在清代属蒙古阿拉善旗和硕特扎萨克亲王封地。

乾隆年间,乔致庸成为乔家第二代掌门人,在垄断了包头市场后将商业帝国扩张到今天的磴口县,在三道河开办了以经营油坊生意为主的商号“三盛公”。

随着商号的影响日渐增大,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三盛公,三道河的老地名反而被渐渐遗忘了。

公元1878年比利时国神甫“德玉明”经阿拉善亲王同意,在其领地传教,买了“三盛公”商号(油坊)的部分房屋,公元1893年德玉明神甫在商号原址上兴建的“三盛公教堂”成为西南蒙古教区的主教府,“三盛公”被叫了出去,远近闻名。

三盛公天主教堂是河套地区最早建成的天主教堂,坐落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南1.5公里处。

教堂的建筑风格既吸收了西洋哥特式的风格,又富有中国地方民族特色,融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

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以后,响应北伐,经过磴口时发现此处物产丰富,汉民居多,又属交通要道,先设立兵站,后上报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磴口县,先后隶属于宁夏、绥远、甘肃、内蒙古。

你知道了吗?

知识点,下次可要考的!

本文来源:贾柠

图片来源网络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