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冷静期”,百害无一利!

 笑翁 2021-11-12

起初,听到“离婚冷静期”时没当回事,觉得如此二的草案不太可能通过执行——事实上,我又一次太傻太天真了。 现在看来,“离婚冷静期”大有成真势头。 

01恶法非法

所谓“离婚冷静期”,是指提出离婚的一个月期间,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也就是说,离婚程序也可能不是当场办理了。 有观点认为,应当对离婚冷静期设立甄别机制,在家庭暴力等案件中不应设置冷静期。今天,人大法工委回应:“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好像,躲开家暴这个问题,“离婚冷静期”就站得住脚了。好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

之所以提出“离婚冷静期”,说是有利于解决冲动离婚问题,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条法律的背后是一个居委会大妈似的嘴脸在向你叫嚷:生!赶紧给我生! 

单方撤回就可以撤回离婚申请,这是最可怕的地方。只要有一方不愿意,他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撤回离婚申请。然后死循环的纠缠下去,想要离婚的那方会被折磨的死去活来,最后还是得走起诉离婚这条路。

来,我问一下,以下情况是不是家暴: 同性恋者骗婚、一方隐瞒恶习、吃绝户、负债、pua、婆家压榨、婆婆虐待、发现乱伦、性无能、有病不说... 那么,这些情况是否应该离婚?当然该!于是,协议离婚与起诉离婚两条通道,全被挤到了起诉离婚一条路上。增加了庭审负担以及时间、财力、精神等各种成本。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典型。

更可怕的是,“离婚冷静期”会为作恶争取时间——威胁、报复、转移财产... “你现在给我去撤回离婚申请,不然我杀你父母!”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置?报警?“两口子”吵架也算证据? 中国处于发展中,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极大,很多地方结婚是困难的。因为结婚困难,所以情况复杂。“离婚冷静期”的出现,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并且滋生其他罪恶现象。 一条法律,帮助作恶,讽刺不? 

02你家的事儿永远是大家的事儿

曾经某个时代,强制女人打胎国家允许。多少女人被摁在手术台上,“合理合法”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如今,放任无数女性受害的可能,给离婚设置各种门槛,背后逻辑是为上一个政策弥补代价。 啥时候,我们在做X国梦的同时,也学习一下拿人当人。

夫妻双方都是成年人,走进民政局的那一刻,有啥不冷静的?为什么总有一种力量觉得自己可以藐视众生,教你做人——因为这个力量掌握权力。 在中国,你家的事儿永远是大家的事儿。

 03离婚冷静期,只会让结婚更冷静

离婚冷静期,只会让结婚更冷静。事实上,它的出现会起到反效果:劝退好多想结婚的年轻人。 自由,是没有顾虑的前提。大多数年轻人并不排斥婚姻,自由结婚也自由离婚,过好自己人生。这时,一个声音告诉他们:你结婚可以,但离婚是有门槛的。他们会本能的后撤,最后结果就是结婚率的降低。 这个恶法,也没起到想要的效果。

当然,会有人说:美国、英国、韩国,好多国家都有离婚冷静期啊~——这个时候你想起来向人看齐了?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中国人如此注重家庭,离婚期间夫妻反目成仇的比例要大很多。 “既然你决定离婚了,那我也不让你好过!”“关系思维”是中国人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我对你怎样取决于你是我的谁。所以,当夫妻关系不再,很多人性恶会被激发出来。

然后,在“离婚冷静期”的这一个月里,将上演人性最难看、最狰狞的一面。到底会激发多少恶性事件,甚至本来协议离婚就能解决的事儿会上升为了刑事案件! 离婚冷静期,百害无一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