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 千万考生高效提分平台 教师交流 学生学习 投稿合作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徐建华 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传道授业之余,弄语说文,笔耕不辍。先后在省市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语文教学论文二十余篇。自幼粗通文史,对文言文、作文教学见解独到,曾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己写作文,轻松教作文”、“趣文新史记,轻松学文言”等系列,寓学于乐,别具一格。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赵东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通常由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这是科学常识。而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相关成果9月24日由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布。 材料二:2021年4月春霖学校校长郭某在某杂志上发表论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称,通过“特异学生” 的“意念和能量传播”,能使熟鸡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鸡,这一违反常识的论文一经刊出,立刻引起舆论哗然。 常识的重要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有时却常有反常识的现象出现。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常识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思 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两则材料都是有关常识的热点新闻,但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第一则材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的一则真实新闻。“中国科学家重大发现”“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布”,肯定了突破常识,大胆创新的价值取向。第二则材料是一则熟鸡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鸡的伪科学新闻,欺世惑众,舆论哗然,暗含质疑和否定。体现了尊重常识、明辨是非真伪的价值观。这是考生写作的基础。 2.典型任务的限制。文章有明确的驱动写作的“任务”。“常识的重要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有时却常有反常识的现象出现”,这是对材料的总结,也是思维引导,引导考生聚焦“常识”“反常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常识的看法”暗含三个限制:一、要对两则新闻进行评论,需要明确持论;二、须围绕关键词“常识”或“反常识”,若仅仅评论新闻,显然没有审清典型任务;三、料提供的是有关“常识”“反常识”的两个例子,考生还需缘事而发,联想生活和科学等方面的事例以及自身体验深入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的价值判断,一方面肯定突破常识,科学创新;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常识,明辨是非,理性思考。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涵养科学精神,提高认知能力。无论是鼓励创新,还是尊重常识,审慎质疑,都是科学精神的要义。 开放性 1. 立意角度自由。立意角度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回归常识,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辨是非,学会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三是既要遵守常识,又不唯常识,敢于挑战常识。 2.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立意为“挑战常识、不迷信权威、颠覆传统、敢于创新”等,可联想:地理大发现对“天圆地方”地理常识的颠覆,哥白尼“日心说”对当时的常识“地心说”的突破,还可以联想到很多新颖、鲜活的素材,如不少大国重器的自主创新。 选择回归常识、明辨是非,素材则更为丰富。可以列举很多现实生活中缺乏常识、缺失理性的现象,如量子阅读——五分钟读一本书,灾难面前的恐慌、抢购风波,商家推波助澜的宣传及使人上当的噱头等等。 剖析原因,可条分缕析,如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到国人心理等层面,分析常识匮乏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具体分析展开,如保持科学精神,涵养理性思维,学会质疑等。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任务驱动的复合体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思辨能力,涵养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精神。题目提供的是两则有关常识的对比性材料。一则是颠覆常识的科学发现,一则是违反常识伪科学;一则肯定了突破常识、大胆创新的价值取向,一则则要求我们尊重常识、明辨是非真伪。材料本身体现了对比论证的内在逻辑。考生不管选择其一或是综合论证,都可以由材料出发展开联想思考。写作时不要拘泥于材料,而应缘事而发,延伸开来,应该使之具有普适意义,如由科学常识联想到生活常识、历史常识、社会常识等。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别以常识的名义,禁锢思维。 2.尊重常识——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智慧。 3.尊重常识,回归常识,学会独立理性思考。 4.左手常识,右手创新。 5.涵养科学精神,学会质疑反思。 …… 偏题立意: 1.拒绝炒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把握两则材料;忽略了材料之后的提示语规定的典型任务及话题范围“常识”“反常识”。) 2. 科技创新,大国自信。(陷入家国情怀宏大主题思维定势和套作之中;以偏概全,未能纵观两则材料的内在关联;未能关注材料之后的“常识”这典型任务及话题限制。) …… 下水文 涵养理性,回归常识 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相关成果已由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布。诚然,科学研究需要突破常识,颠覆传统,甚至“异想天开”。 但吊诡的是,2021年4月春霖学校校长郭某在某杂志上发表论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称,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能使熟鸡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鸡。如此“怪力乱神”,悖离常识,欺世惑众,不少人却信以为真。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禁陷入沉思。 国人常识匮乏的背后,是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缺位。 常识是什么?常识可能是人们积久而成的偏见,上帝造人、日心说、天圆地方……都曾是人们信奉的常识。但更有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这些至今不易的常识。很多常识,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生活中检验过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尊重常识,绝非因循沿袭,缺乏创新精神;尊重常识,恰恰是崇尚科学,尊重实践,敬畏真理,是“站在巨人、前人肩膀上”。 揆诸当下,人们的认知水平、科学素养居于较高的“水位”。层出不穷的网络占卜、封建迷信、伪科学、谣言、虚假人设,却能大行其道,令很多高学历的“新文盲”、自诩精明的现代人中招,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君不见,当“地球末日”的惊悚预言袭来时,我们纷纷购买所谓的“诺亚方舟”“急救包” ,殊不知常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状元笔记”天价抢购时,殊不知常识:状元不可批量复制。食盐防辐射、双黄连治疗新冠、七天速成作文班……明显违背常识,但国人们趋之若鹜。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归根结底,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源于国人的从众心理。当所有人都陷入愚妄的狂欢时,理性就会被放逐,常识就会匮乏。“当所有人都在哭的时候,应该允许有人不哭”,当所有人都在不假思索鼓掌的时候,冷眼旁观的人,不应被绑架,或被视为异类,不容于世,或许他们就是理性的思考者,常识的捍卫者,“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即是此意。 二是心存侥幸、利令智昏。生活中的骗局屡屡得逞,除了那些“大师” 的套路和陷阱之外,我们自身也难辞其咎。只要坚守常识,我们便不会上当受骗。哪些常识?比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能“剧透”人生、预测未来的“超人”……这些都是常识。让我们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和幸福观,远离这些骗术和陷阱。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常识,涵养理性,这样才能成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大写人。否则,我们只会沦为拥有学历但不辨是非的“新文盲”,异化为“一个巨大的移动硬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