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捻军进攻胶东时,栖霞牟墨林曾出资在方山修过圩墙

 胶东故事会 2021-11-12
方山,是栖霞南部的一座大山,也是胶东半岛的一座名山。它的名气,并非来自于海拔(方山并不算高),而是来自特殊的形状(山顶很平、方圆数十里)和历史的底蕴。
在方山上,可以看到不少堆在一起的大石块。与普通的山石相比,它们排列得更有规律,很像是受到人工影响而成的。
关于这些石块在当初的用途,说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清代或其他朝代的圩墙(防御工事),有的推测与古代祭天等仪式有关(方山附近的杨家圈,在胶东考古界很有名,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活动,而附近的旸谷村,名字据说来自《尚书》)。

祭天之说,虽然不无可能,但缺乏充分的文字记载。而“圩墙”之说,则有一定的史料佐证。大体可以这样说:方山上的石堆,即便不全是圩墙遗迹,也至少有相当一部分。
胶东半岛现存的圩墙遗迹,多数是修筑于清代捻军进攻胶东半岛之际(咸丰、同治时期),而在当时,栖霞方山一带也曾过建圩墙。此事,在清代《栖霞县志》收录的《牟墨林传》中有提及。
牟墨林这位历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清代胶东有名的大地主,栖霞牟氏庄园的奠基人。
虽然家财万贯,但牟墨林本人倒不追求奢华。参观过牟氏庄园的朋友,应该对牟墨林故居有所印象。其相对低矮的住宅,与后世子孙建造的气派小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到了该花钱的时候,牟墨林出手绝不吝啬,比如捻军进攻胶东之际。
与尝试“雄踞一方”的太平军不同,捻军进攻胶东半岛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攫取财富。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大户就首当其冲。牟墨林深知这一点,因此慷慨解囊,出资帮助地方官府进行抵御。
根据《栖霞县志》的记载,捻军尚在中原活动时,牟墨林就响应清廷纳捐的号召,出资二千两白银。而等到捻军逼近栖霞时,他更是出粮(乱世的粮食其实比钱更珍贵)出物,以提升地方团练的战力和士气(阵亡者,每人给粮五石)。

牟墨林的宅邸在栖霞城北之古镇都村,有县城守军作呼应,且以高墙大院为依托,防守相对严密。但其遍布乡下的佃户村,就暴露在锋镝之下。尤其杨础、观里一带,是牟家产业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综合考虑后,牟墨林决定因地制宜,就在杨础和观里之间的方山附近修建圩墙。

对于圩墙的细节,县志记载道:“(牟墨林)又筑石圩於方山西,为离城远者避难地,所费殆以万计,周围二十余村老幼,无不感激。”
当然,清代县志中的传记,是站在赞扬牟墨林的角度叙事(听起来像是自掏万两白银做公益)。但即便如此,他在方山修建圩墙之举动,客观上也诚然帮助不少人躲过了战火。
是否功过,留待历史评论。而“方山上修过圩子墙”这一点,看起来应该确有其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