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t.Gallery | 田渊太郎窑变白瓷作品展「凝炼」

 经典小诗 2021-11-13

2021年11月17日至11月21日  上午11:00-下午18:00

图片

田渊太郎
TARO TABUCHI


1977年香川県生まれ。

2000年大阪芸術大学工芸学科陶芸コース卒業、2003年第21回朝日現代クラフト展 優秀賞、2005年第7回国際陶磁器展美濃入選、2007年高松市塩江町に穴窯築窯、2013年香川県文化芸術新人賞受賞 個展では、2003年高松市塩江美術館(香川)、2004年INAXガレリアセラミカ(東京)、2005年灸まん美術館(香川)、2008年ギャラリー道(大阪)、高松市塩江美術館(香川)、2009年あーとらんどギャラリー(香川)、陶林春窯(岐阜)、2010年エポカ ザ ショップ銀座 日々(東京)、ギャラリー器館(京都)、2011年エポカ ザ ショップ銀座 日々(東京)、2012年エポカ ザ ショップ銀座 日々(東京)、灸まん美術館(香川)、2013年萩の庵(徳島)がある。パブリックコレクショに、高松市塩江美術館·世界のタイル博物館·Clark Center for Japanese Art & Cultureがある。

图片

在日本,与其他有陶瓷制作工艺的国家,白瓷从古至今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制作,但是在窑变白瓷的探索道路上,田渊太郎先生开创了属于他的独特风格。田渊先生的作品通过柴烧在白瓷表面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肌理,加之他对造型的超高审美,得以使他的作品在造型与柴烧肌理的表现上有着交相呼应的美感叠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田渊太郎先生说:我有一种发现了自己一生都想追求的东西的想法,所以我想更加努力。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白瓷的可能性和薪窑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想创造出能让更多人看到的美丽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Ltgallery:开始做陶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陶的契机是什么?

田渊太郎:是高中生的时候吧。一开始比起成为陶艺家,更喜欢制作,所以将来想从事制作东西的工作。如果那样的话,会上艺术大学嘛,然后看了艺大的小册子,觉得有陶艺课程,如果是陶艺的话,将来可以作为工作成立。那是我想成为陶艺家的理由。

梦想着成为陶艺家而走上了这条路。从大阪艺术大学毕业后,担任陶艺教室的讲师三年,因为,我不是产地出身,父母也不是陶艺家。因此,要想独立建立薪窑,就需要相应的准备,要有一定的积蓄。我也不想拖延计划,所以最初决定只工作3年回香川。

在香川的深山里发现了房子,花了3个月建造,虽然辛苦,但还是自己建造了柴窑。收集柴火和劈柴也是自己进行的,一边珍惜陶瓷的起源,一边致力于“窑变白瓷”的新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tgallery :为什么选择窑变白瓷这种表现方式,通过作品想表达什么?

田渊太郎:上大学的时候,我在柴窑烧了白瓷,那就是和窑变白瓷的最初相遇。我觉得每个人对白瓷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是对我来说,白瓷是因为窑变而脏了一点,但是非常漂亮。我是对这里感兴趣才做的。在只能用柴烧的近代之前,我认为白瓷的历史是如何美丽地烧成白色的。但是现在的时代,煤气炉和电炉都有,我觉得烧出纯白不像以前那么难。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我来说,完全没有“更白”的想法。比起这个,我更想烧出自己纯粹觉得漂亮的东西。

比起说想传达一些东西,我觉得是做陶的过程中有很多让我受感动的事情。我一直在做陶,但是每次开窑的瞬间我仍然非常期待。偶尔会遇到从未见过的釉色。怎么会烧出形状这么好颜色这么漂亮的瓷器呢,我会被这些事情感动,我想把这种心情传达给大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tgallery:可以介绍一下作品的烧制工艺吗?

田渊太郎:现在在用煤气窑和柴窑。柴炉是在2007年完成的,烧一窑需要整整四天,一百小时,现在的成品率是 7~8成。作为燃料的柴火也尽量自己安排。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用链锯砍树、劈柴等工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劈开的这一根一根的柴火燃烧着,发出美丽的火焰,白色的器皿里生出了粉色、黄色、紫色等各种各样的景色。这么一想,真的很兴奋呢。

基底的烧制用煤气窑,先用低温在煤气窑烧一次,然后再转移到柴窑。在柴窑里受到柴窑火焰和灰烬的影响,在白色的陶器上留下痕迹,日本把这个痕迹叫做“けしき”。

烧制时,釉药和坯发生化学变化,釉的颜色和表情发生变化。在柴窑烧成中,大多是由火焰的变化、柴的降灰而产生的。受到柴窑火焰的影响,白瓷表面有被烧黑的地方,还有没怎么被影响的地方呈现出淡青色,中间的部分受到了一点点影响,变成了淡粉色。在一个作品里呈现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感觉。每次烧制作品,颜色是我觉得最值得期待的地方。瓶底也是这样的富于变化的。瓶身部分从白底变成这样富于变化的样子,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我很喜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于我来说,黏土、釉药和灰(柴)这三种平衡非常重要,很难达到这个平衡。而且如果是瓷土的话就更麻烦了。至今为止的经验和釉药的配制完全没有可参考价值,只能不断自己摸索,通常是像试烧一样的窑烧。我觉得自己的路只能自己开拓,所以一直走到现在,今后也会不断摸索。

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有可能性。在一个窑中,在易燃、难烧、温度差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增加能烧得漂亮的作品,我想今后也一直是课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Tgallery:可以谈谈您对造型的把握与心得吗?

田渊太郎:只有柴窑才有的颜色和质感对我来说,与其相适应的是不服输的造型。首先是这个形状我很喜欢。就像桌上的这个杯子,在我心里觉得很重要的是这个器皿的线条流畅性。是很帅气又好看的线条,包括上面的圆口。我是带着要做出很好看的线条这种想法做出了这个器皿。一开始是有杯炳的,现在已经不再做杯炳了,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加酷。我现在尽可能的让作品更精简,不想要一个作品有很多元素。我想要作品最原来的简单质朴的样子,想做这样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讯息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798东街中段(林大艺术旁)可百度地图搜索Lt gallery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7日至2021年11月21日  11:00—18:00展中无休  

所有展品可售,线下展厅与网络销售(微信客服:late-t)同步进行

图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798东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