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降糖穴:不花钱的“控糖术”

 牛妈古法育儿 2021-11-14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1.139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和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相当于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和西医相比,中医外治调理糖尿病,并不关注病本身,而是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的机能。 

01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有情绪的波动。人情绪不佳时,脑会刺激身体分泌一些拮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岛素不足,血糖就会升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增多,导致酮症酸中毒(症状有:多饮多尿、体力下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等)。中医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导致情志不调,五志过极而化火。如郁怒、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等,常常会茶不思饭不香,时间久了会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针对情绪不佳的糖尿病中医调理,董氏特效穴注重于疏肝利胆,此时可以取大腿内侧的上三黄穴(其黄、明黄、天黄)作为配穴,来疏肝利胆,祛风通络。

上三黄也可以用于调理肝病、肝硬化、肝机能不足引起的疲劳、眩晕、眼昏花、眼球歪斜、视力障碍等。

说到视力,不得不提糖尿病眼病,很多糖尿病是有可能会引起飞蚊症、玻璃体浑浊等眼部病变,这个穴位(上三黄)的功效本身就能调理肝胆,而肝开窍于目,所以,还可以缓解糖尿病眼部的视网膜病变。  

0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的脾胃功能差,也是血糖增加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脾胃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后天之本”,用来吸收饮食中的精华并且运行于全身的,一旦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就会减弱,吸收的物质不能为人体所有,而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糖增高。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很多人沉浸在糖类、淀粉类的美味中不能自拔,奶糖、巧克力、蜂蜜、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精致面包等应接不暇,这些其实都是升糖食品。而且,中医认为,甘(甜)入脾,过量食用伤脾。

所以,针对脾胃薄弱的糖尿病中医调理,董氏特效穴重于调理脾胃,可以取健脾穴、正土穴、内外白,以及大腿前面的小三通作为配穴,来理脾调胃。

03

“小三通”中的通胃穴有健脾、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的功效。而小三通中的通肾穴宣通下焦,通背穴固肾培元,都可以调理肾气,那么肾和糖尿病又有何关系呢?

肾和糖尿病的关系可大了去了,首先从现代医学角度说,糖尿病可以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四个症状时,就要去筛查预防了。(1)早晨起床,有眼睑、颜面部的浮肿;(2)食欲减退;(3)四肢乏力;(4)记忆力下降等。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发现尽早预防病情发展。而在中医看来,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不断发展而致,久病必然及肾,从而出现肾虚。脾肾亏虚,不能固摄精微物质,从而出现尿蛋白。相应地,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如果不注意肾精的保养,色欲无度,损伤肾元,尤其先天不足者,肾精耗竭,燥热内生。肾主一身之阴,肾阴亏虚,则心肝肺脾胃等脏腑阴液俱虚,阴虚燥热而消渴(糖尿病)诸症丛生。所以,很多糖尿病的中成药可用到六味肾气、金匮肾气、玉泉丸等,但是前提一定要辨证,如果没有辨明体质,补错了,身体可能越补越虚,导致“雪上加霜”。董针基于全息理念进行对应取穴,所采用主要穴位都在四肢上,非常安全,不讲究针法的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不需要通过传统中医的辨证,灵活便捷。

补肾穴位,如通肾、通背、地皇、人皇,配以行气活血的三重穴,疏利肝胆的上三黄,以及调理脾胃的小三通等。整体穴方中既可以看到补肾,又可以看到疏利肝胆、调理脾胃等,取穴配穴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 

04

调理糖尿病不要一上来只关注“降糖”本身,中医关注的点,更注重生活情志、饮食习惯、房事养生等,并由此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角度,整体调理气血、阴阳的平衡。如果只关注打针吃药,不改善习惯是缘木求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吃药打针很久了,可血糖还迟迟降不下来的原因。中医外治调理糖尿病的目标在于使全身脉络通达,人体内的气化功能逐渐建立,随着病理因素或产物的流通排泄,水谷精微物质重新分配,健康的脏腑“内生态”,让身体的阴阳气血趋向平衡是中医外治调理的核心。调理人体脏腑系统的“内生态”。当一个人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都和谐、安稳了,任何疾病的指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都会有好转的迹象。人体脏腑功能的相互协调,“精气神”也上来了,心情也好了。很多人往往不是一个指标出现了异常,很可能是血压也高,血糖也不“听话”,身体肥胖(可能有脂肪肝)。面对这种情况,西医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易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病情反复、脏器损伤。

以整体观为指导的中医外治,只需要在脏腑、气血阴阳平衡方面着力,优势明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