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岁男性,肝内如此多的钙化斑,是什么?原因?(病例)

 银缕一瞬 2021-11-14

病例汇报

感谢河北沧州李梦杰老师的原始病例

患者,男,56岁。

简要病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17年,最高达230/120mmHg;

糖尿病病史16年余,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史12年,目前双目失明,16年前因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开始行血液透析,并行动静脉造瘘术,目前隔日1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12年;

脑梗塞病史2年。

腹部CT









问题:

是肝内钙化灶?

糖尿病合并结核?包裹性胸水刚好填补在肝右叶位置?

原因何在?

什么鬼?有大坑?

好好学习,逐层剥离

何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CRF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

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钙磷代谢紊乱:

主要表现为钙缺乏磷增多

钙缺乏主要与钙摄入不足、活性维生素D缺乏、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明显钙缺乏时可出现低钙血症

血磷浓度由肠道对磷的吸收及肾的排泄来调节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磷排出减少时,血磷浓度逐渐升高。

高血磷与血钙结合成磷酸钙沉积于软组织,导致软组织异位钙化,并使血钙降低,抑制近曲小管产生1,25-(OH)2D3(骨化三醇),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PTH)。

在慢性肾衰竭早期,血钙、血磷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在慢性肾衰竭中、晚期(GFR<20ml/min)时才会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活性维生素D缺乏等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治疗:

GFR<30ml/min时,除限制磷摄入外,可应用磷结合剂口服,如碳酸钙(含钙40%)、醋酸钙(含钙25%)、司维拉姆、碳酸镧等。

碳酸钙一般每次0.5~2g,每日3次,餐中服用效果最好。

对明显高磷血症2.26mmol/L或血清钙浓度升高者,则应暂停应用钙剂,以防止转移性钙化的加重。

司维拉姆、碳酸镧为新型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可有效降低血磷水平而不增加血钙水平。

对明显低钙血症患者,可口服1,25-(OH)2D3(骨化三醇),0.25μg/d,连服2~4周;

如血钙和症状无改善,可将用量增加至0.5μg/d;

对血钙不低者,则宜隔日口服0.25μg。

凡口服骨化三醇的患者,治疗中均需要监测血钙、磷、PTH浓度,使透析前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保持在35~110pg/ml(正常参考值为10~65pg/ml);

维持性透析患者血iPTH保持在150~300pg/ml。

病例揭秘
肝内钙化灶,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低钙血症,长期服用钙剂,导致异位钙化、结石。

肝内钙化灶要不处理?

肝内钙化灶:

指在B超或 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 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

形成因素多种多样:

1.肝内胆管结石:

是肝内钙化灶最常见的因素,主要是结石堵塞肝细胞形成的。

原发于肝脏的良性肿瘤:在这当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钙化较为多见。

2.肝内转移瘤:

首先要考虑大肠癌转移,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等转移,因此要积极寻找原发癌灶。

3.肝脏寄生虫病:

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疫区的农民和渔民。

4.肝内慢性炎症:

以肝结核和肝脓肿较多见,少见于霉菌病、布鲁菌、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结节性病。

5.肝脏创伤愈合过程:

组织纤维化 形成斑痕 钙盐沉积形成。

6.先天性发育形成:

子宫内的胎儿有肝内钙化灶形成,常合并先天畸形,不过发生率很低,大概为 0.057%。

如何诊断 :

诊断和鉴别肝内钙化灶首选 B超;

CT 分辨率高,显示钙化清晰,主要用于 B 超难于鉴别肝内钙化灶,尤其怀疑肝内转移瘤的患者。

当结果提示肝内钙化灶,首先要排除肝脏原发性或者继发性肿瘤,继而要区分肝脏感染和炎症,最重要的是应到正规的肝胆外科进行诊疗。

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才能有效防止以下常见诊疗误区:

  • 肝内钙化灶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

就肝内肿瘤转移瘤钙化而言,它常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钙化可能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因此,肿瘤伴有钙化常提示预后较好。但仍应穿刺肝脏来确诊。

  • 出现肝内钙化灶一定要治疗

出现肝内钙化灶首先就是要查明钙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当明确病因以后,再对因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果对机体影响不大,就不必刻意去治疗。

肝内钙化灶可用药物解除钙化灶是细胞的死亡,药物是很难将其去掉。

临床上对于大面积的钙化灶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去除。所以应避免盲目用药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对身体的损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