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冬季的应季水果,不仅口感酸甜,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这种药用价值不只体现在橘子肉中,甚至还体现在我们觉得不能吃的部位上。 别看橘子个头不大,在中医专家看来,它浑身都有药用价值! 一、1个橘子=5味“药”! 1、橘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 现代研究证明,橘子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等营养成分,并且还含有抗氧化、抗癌、抗过敏成分,能减少冠心病、中风及高血压的发病率。 2、橘络 :通络理气,化痰活血 橘子里白色网状的丝络,叫“橘络”。《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橘络“治渴及吐酒,炒煎汤次甚验。”《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其“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本草求原》中记载其“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 橘络中含有一种名为“芦丁”的营养素,所以有苦味。但这种物质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密度,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防止脑溢血的发生。橘络可以直接吃,也可用来泡水喝。 3、橘核:理气止痛,消肿散毒 橘核有理气、温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止痛。可以调理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等。但孕妇忌服。 《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其能“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本草备要》中记载其能“行肝气,消肿散毒。” 因此,痛经的女性可以用橘核沏茶,一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厉害,可以用到10克。 4、橘叶 :疏肝行气,化痰消肿 柑橘的叶子,中医称作橘叶,味辛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等功效,常用于胁肋胀痛、乳痈、乳房包块及癥瘕等症。 《滇南本草》中记载其能“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本草汇言》称橘叶是“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 5、橘皮:陈皮青皮,功效有异 我们常听说陈皮与青皮,实际上均为橘的果皮,只是陈皮为成熟果实的果皮,而青皮为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两者的功效有什么不一样呢? 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调理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咳嗽痰多等症,亦可解鱼、蟹毒。 青皮性微温,味苦辛,入肝、胆经,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效,常用于调理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等症。 青皮力量比陈皮强,可破气。故《本草经疏》中告诫:“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二、吃橘子,要注意这3点! 任何食物都有其性质,同样的成分,有些人吃了就是“养分”,有些人吃了则是“毒药”。 1、肾病人群不宜吃 橘子是一种富含钾元素的水果,这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如果身体钾元素过量,也会产生危害。 对于肾脏患者来说,肾脏功能受损,当人体摄入过多钾元素时,无法及时排除,就会在体内蓄积,高血钾会导致人体呼吸和心跳受到影响,若不及时救治甚至危及生命。 2、服药时最好不要吃 柑橘类的水果里含有呋喃香豆素,这种物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本来刚好合适的药量,因为它的介入,等于加大了药量,非常危险。 如果是短期吃药的朋友,保险起见还是等服药期结束再吃;如果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可以咨询一下开药的医生,明确后再看能否吃。 3、一次不要吃太多 一天吃3个橘子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了,吃多了反而不好。 橘子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适量使用是能补充维生素A,可以缓解眼部疲劳,保养眼睛。但是一旦过量,会出现“胡萝卜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橘黄病”,皮肤发黄,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等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后,也不用过于担心,先暂停吃柑橘类水果,多喝水帮助身体排泄,几天就可缓解。 橘子性温,多吃还容易上火,易引发口唇生疮、口舌干燥、咽喉干痛、大便干结等症状。 三、橘子这样吃,好吃不上火! 喜欢吃橘子,又担心会上火?其实,只要找对吃法,就不会上火啦! 1、连橘络一起吃 敷在橘肉上的橘络,有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之功效,古方中,橘络炖猪蹄还能缓解心脏病。 很多人吃橘子,都喜欢把上面的白毛毛摘干净才吃,那就是把去火化痰的部分抛弃了,只剩下吃了容易上火的橘肉怎么行。 2、吃热橘子 热橘子的做法:首先将橘子清洗干净备用,然后将橘子放入40-50℃的温水之中一分钟,然后将橘子取出擦拭干净,放入微波炉之中加热一分钟。 加热后,橘子皮之中所含有的挥发油等物质都会渗透到橘子内里之中,吃了之后不仅不会上火,同时还能够达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3、搭配凉性食物一起吃 橘子性温,搭配梨、黄瓜、柚子、莲子、莲藕等凉性食物一起吃,可以有效防止上火。另外,搭配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凉性饮品也很适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