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阅读比较鉴赏题之“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温暖2016 2021-11-15

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出现的相同或相近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这都是由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的。因此,比较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重视知人论世。    

[解题技法]

诗歌思想感情比较鉴赏“四注意”

1.注意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

2.注意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3.注意把握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4.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还有以景结情句、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模块]

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达了×××××。

不同点:前诗写了×××××,表达了×××××。后诗写了×××××,表达了×××××。

[即时体验]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 西 湖

苏 辙①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 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颍昌,自号颍滨遗老。

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 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②?楼兰③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 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之省,这里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③楼兰:指汉代霍光派傅介子往楼兰斩楼兰王首级还阙之事。

试比较颈联“楼兰斩未还”与王昌龄名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楼兰斩未还”这句诗的内容应结合注释③理解。注释③是典故,反用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的典故,傅介子斩首楼兰王,再联系唐朝的时局,并未能斩杀外族首领,并没有能够解除吐蕃侵扰,今昔对比,昔盛今衰,这是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而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子的意思是不攻破楼兰誓不还朝,也是化用了楼兰的典故,这句诗是身经百战的将士的报国之志。王昌龄这句诗的“终不还”可以表明将士的决心,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壮志豪情。

参考答案: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级还阙之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②王诗也用“楼兰”典故,意在塑造边地不畏牺牲,志向坚定的英雄群像,也抒发了作者对这些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