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级电子二分频板林奎茨

 共同成长888 2021-11-16
需要整机的可以看下:此为成品板子,保修1年 可根据客户需求的分频点设计电路。甲类电源前级电子二分频板电路简介: 本分频板参考美国ESP公司的设计,设置为立体声四声道输出结构,输入立体声左右声道信号,输出4声道信号,分为左高音、左低音和右高音、右低音,可以直接推动4路功放电路。本分频板的亮点:优秀分频电路★分频频率无峰无谷★分频点方便设置★4声道输出独立调节★发烧级设计制作★重现原声音色运放供电采样出色的甲类电源,远比LM317 337 78XX系列电源细腻的多,电路自带4倍前级增益放大。如果要更改前级放大倍数请告之。根据不同的分频点我们计算出阻容参数,电容规格不同频率下会和图片会有所差异请注意 分频板由著名的Linkwitz-Riley滤波器组成。Linkwitz-Riley(中文译名:林奎茨-瑞利 或译作:林克威治-莱利)滤波器,主要用于主动式滤波器电路中,例如许多精密的多音路电子分音系统中,这种滤波器的特点是具有高达四阶的衰减斜率,换句话说,每隔一个八度音阶的频率,声音就会衰减24dB的能量,即衰减斜率为-24dB/Oct(Oct即Octave,一个八度音程的意思)。同时,在整个音频段(20Hz-20kHz),Linkwitz-Riley滤波器具有非常平坦的相位响应,这点远比巴特沃斯滤波器优越很多,讯号经过滤波器之后,不会产生相位扭曲,因而广受音响爱好者推崇。亲爱的朋友,您还在使用那个用长达几十米的漆包线裹着磁芯的电感线圈和电容做的功放后级分频吗?这些严重损害音质的东东其优点仅仅是减少了投入费用,但遗憾的是牺牲了那宝贵的原声原色的音质,换回的只是扭曲的变味的不自然的听感。而前级电子分频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前级小信号将频率分开处理,功放输出直推扬声器,让您享受到录音棚的真实现场氛围。尽管许多朋友在前级设备投入了不少,但遗憾的是卡在了这个最后输出环节了,不能不说令人遗憾。解决的此问题其实不难,那就是使用优秀分频电路的前级分频器+多路功率放大器,本店系列电子分频板和功放板能实现您的梦想!主要技术参数:1、滤波器类型: Linkwitz-Riley滤波器2、分频点:2200HZ (即20-2200HZ为低音输出 2200-20000HZ为高音输出)分频点可以订制其它频率(免费定制) 不同音箱分频点不一样,可以给我分频点,我帮你计算电路的参数再发售3、衰减斜率:-24dB/Oct4、板型结构:立体声四声道输出,高音、低音 5、运放芯片:原装进口JRC公司的双精度NE5532 (当然可根据客户需要更换其它运放如:OPA2604AU OP275G TL072等)7、板外形尺寸:173*69mm , 安装孔距:133*75mm 8、交流变压器供电范围双14到双19V9、插接件:音频输入/ 分频输出----2联莲花插座*3小知识:浅析前级分频分频器(FILTER)即过滤器,音频信号经过它之后就被分成高、中、低不同的频率(三分频)。分频器有主动分频(ACTIVE FILTER)和被动分频(PASSIVE FILTER)两种。被动分频是指功率放大之后进行分频,功率放大之前分频就是主动分频,也叫电子分频、前级分频。电子分频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其应用于舞台专业音响已经很普遍,由于电子分频针对的是信号,功率很小,很容易把频率精确分开,完全可以根据喇叭单元的特性进行分频,大限度发挥喇叭单元的特性,得到平直、满意的听音曲线。 而功率分频器工作在大功率的状态下,电感的磁场对周围空间有一定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电感在分频器中都有要互相垂直放置,但无论如何放置,相互之间都有影响,同时大功率的电阻、电容损耗也比较大,也会相互影响。功分衰减也不易做陡,一般为12dB/oct,至多18dB/oct,除功分器自身相位差外,还会因单元瞬态差异,在较宽的交叉频带上出现合成失真。高音单元指标越高,问题越明显。所以,功率分频不可能分得很精确,很难得到满意的听音曲线,同时对单元的特性也难以完全发挥,很高档的音箱也只能尽量把分频板做大以减少相互影响。 总之,从技术上来讲,被动分频永远没有主动分频精确和相互影响小。此外,从高保真的角度看功率分频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因为高、低音单元各自有自己的工作特点:低音单元要求大电流强控制(即较深的负反馈),高音单元要求高速度、快瞬态、少互调(反馈不宜过深)。再者,为区区几瓦的高音而将百瓦级的功放的高频指标提上去,实在不值,也不容易做好。前级电子分频很容易解决LC分频器进行功率分频时存在的缺陷。由于功放直接推动扬声器,减少了介入功率损耗,功放输出的内阻值直接就是扬声器的电阻尼,阻尼系数较功率分频大大提高,可以很好地控制扬声器的振动,降低了非线性失真。同时避免了大功率时元件带来的非线性畸变,避免电感造成的功放状态失稳,并大大降低了互调失真;前级电子分频很容易得到准确的分频点,衰减率及平直的频响合成曲线。另外,扬声器阻抗曲线不影响分频器的特性,不需任何阻抗匹配电路,减轻了功放的负荷。虽然前级分频相较于功率分频有诸多优点,但是电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所以前级分频目前多用在Hi-Fi领域。电子分频和传统功率分频比较 1、电子分频消除了功率分频的插入损耗。所谓插入损耗,就是指为功放输出,但却不能传输到扬声器上转化为声音的那部分功率。传统功率分频也称LC分频,它的原理是利用电感(L)和电容(C)的低通和高通特性来阻碍一部分频率的信号通过某一路电路,从而完成分频的。但是功率分频器上使用的电感、水泥电阻等等原件,本身就属于消耗很大能量的功率原件。损失在这些原件上的能量,就构成了所谓的“插入损耗”,而且分频器越是复杂,插入损耗就会越大。而电子分频由于在功放输出到扬声器之间不存在第三种设备,所以它可以完美的消除插入损耗,换句话说,也就是它对于功放输出能量的利用率明显更高了。 2、电子分频改善了音箱系统的阻尼系数。阻尼系数反应的是扬声器阻抗与整个扬声器前电路的总阻抗的比值,阻尼系数越高,功放输出信号的变化在扬声器上的反应也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功放对扬声器的控制力越高。功率分频本身所用的分频原件,都是高阻抗原件(正因如此,所以才会有很大的插入损耗出现),所以功率分频会大大增加电路的总阻抗。从而降低功放的控制力。反过来说,由于电子分频没有这一级电路,所以对于系统的阻尼系数没有不良的影响。 3、电子分频的相位特性要更好。功率分频器的LC原件,除了内阻带来的麻烦外,它们作为相位原件带来的相位影响也是在设计功率分频时所需要认真考虑的。对于一个音箱来说,在不同的频率下,高低音单元和分频器本身的相位情况是很复杂的,如果设计分频器时不考虑相位问题,做出合适的相位补偿,那么很可能造成虽然高低音扬声器的分频衰减很好,但由于二者的相位不一致,导致曲线凹凸不平的情况,甚至于,一个曲线但相位不良的音箱,声音往往会比没有相位问题,曲线却不太理想的音箱更加难听得多。而电子分频的电路设计,在相位控制上要比功率分频容易,在相位特性上要比功率分频好得多。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电子分频同样有相位问题,只是比功率分频容易解决而已,电子分频本身不是消除相位影响的保证。 4、电子分频的分频点和分频特性更容易控制。具体地说,是电子分频中的有源电子分频。由于是使用集成电路有源滤波器来进行分频,所以对于有源电子分频来说,可以通过调整输入参数来简单的调整分频特性。实际上,一些高档的AV或Hi-Fi低音炮上甚至有可以供用户手工调整分频点的旋钮。这是功率分频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5、电子分频的缺点:系统构成相对复杂,成本较功率分频大的多,这是因为每增加一路分频就意味着要增加一路功率放大器,而且还要配套的电源功率等也要相应的增大,增加的分频电路板也需要相应的供电系统等,好在现在元器件价格不断降低,这对于一般音响爱好者来说已不算什么难以承受的支出。如果可以请给5分。 谢谢您的支持。祝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合家欢乐,心想事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