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击队二十多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后,他们去向何方?

 综合历史 2021-11-17

突击队二十多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后,他们去向何方?

历史不应该不被遗忘,尤其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难抗争岁月,这段历程留下许多经典的抗争战役,其中就有飞夺泸定桥,尤其在杨得志将军写了《强渡大渡河》、杨成武将军写了《飞夺泸定桥》两篇文章后,飞夺泸定桥,成了当时发生在安顺场和泸定桥的战斗,的专用名词。

今天要说的飞夺泸定桥,是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主要讲述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长征途中,需要强渡大渡河到达东岸北上,最后成功渡河。主力红四团从安顺场沿河右岸北上,在大雨连绵下,克服崎岖陡峭的山路行军,一天奔袭一百二十余公里,可以说是破了当时的,所有行军记录。

二连长在内二十二名突击队员,不顾枪林弹雨,冲锋在高悬的铁索上,誓要完成战略目标夺下桥头。很遗憾的是,当时因为作战紧张,到底是不是二十二名战士,也不是完全清楚的。

据记载在1986年,罗将军告诉我们,当年的那队勇士,是他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标准是包括干部、连长、指导员、排长等,首选战斗英雄和作战英勇的,最后入团的积极分子廖大珠,这位二连连长抢下了,这次任务担任队长。

当年这二十二位战士都是好样的!不惜牺牲为长征胜利,为了全军通过大渡河,留下了铭刻历史的丰功伟绩。那么,现在这些勇士去向何方了,他们是否还在?

1985年,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上,有人曾向杨将军询问勇士们的去向,杨将军说当初战事频繁,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连为他们记下名字的时候都没有,后来长征路上发生许多战斗,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说着说着杨成武将军情绪十分激动,呐呐自语道:“我的22名勇士,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

当年我国条件落后,突击队中唯一留下照片,有迹可循的只有副班长刘梓华,循着踪迹寻找发现刘梓华于1951年,患病去世了,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后来在调查小组的努力下,走访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但当年的勇士的踪迹,依旧没有找全,只有八名勇士的名字可以确定,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四人留下照片。

虽然有好些勇士,经过几十年的寻找,依旧未能找到他们的踪迹,但依旧有人坚持不懈地寻找,他们的功绩不应该被遗忘,有人说:就算只找到一张照片,最起码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又可以新添一位勇士的头像供人瞻仰,可以发扬光大红军战士们的精神意志。

泸定桥是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了四方面军的会师,而不惜牺牲飞夺泸定桥,小编个人认为,坚持不懈地寻找,希望渺茫的踪迹,是值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