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补《国家宝藏》,念跟大明文物有关的诗几首

 杏雨轩 2021-11-17
自从上次看完了《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就对这些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在等待新一季的日子里,我又去追了《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片头,2020年12月6日开播了第三季


大 明 遗 风

新近播出的第三季第一集,正是以节目logo上这件明青花为开场国宝的。

01

明永乐 青花 海水江崖纹 三足炉

国家宝藏第三季20201206 (图可点击放大详看)


巧的是,当我恶补到第一季第九集时,留意到它讲述的三件国宝中,也有两件是来自明朝的。


1

《 国家宝藏 》20180204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2

《 国家宝藏 》20180204

坤舆万国全图

(可单独点击每张图片,放大详看)

说到明代,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谈及明代的诗人你们能想到哪些呢?是不是不能像唐宋两代那样如数家珍了?

在我看来,相较于诗歌文化,明代更像是一个“理科生”更为出彩的时代。
诸如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
朱载堉(音乐上十二等程律的计算者和发现者,著有《乐律全书》)
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
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泰西水法》《勾股义》《测量异同》《制火药法》等,译著有《几何原本》等,在天文历法上是《崇祯历书》的总编、并参与多部历书编译)
……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代没有优秀的诗人。如唐寅,字伯虎。再比如在诗文成就上,与他同称“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

可能不少人对于唐伯虎的印象,还停留在星爷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可是明代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绘画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诗多为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科考泄题案(唐寅无辜被卷入的案件,曾致他入狱,后又被平反出狱,但让他不再寄希望于仕途)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

我们现在也不陌生的《桃花庵歌》就是他的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同为大明才子的徐祯卿,评价他是:雅资疏朗,任逸不羁。真心相当准确了。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说回我恶补的这集《国家宝藏》,它介绍的第一件国宝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这座琉璃塔,直至太平天国以前,还屹立在南京,见证着秦淮河畔人们的悲欢离合。


明代的欧大任(字桢伯,号仑山,广东顺德陈村人,嘉靖四十二年殿试状元,文名因此远播),还经过这里,写下了《过大报恩寺皓上人房》:

释子期相过,清斋开石房。

鹿驯方听法,院静忽闻香。

塔下慈云护,林间慧吹凉。

谷峦幽意惬,钟磬道情长。

色相窥莲字,皈依礼药王。

心期禅境寂,褰我薜萝裳。

清代的周体观(字伯衡,顺治年间诗人,著有《晴鹤堂诗钞》)在这里“逢友”,写下了《大报恩寺逢友苍言别》:

正尔未能别,相逢暮景斜。

久疏因在客,多病欲辞家。

夜雨洗山骨,残春落涧花。

祖衣休早付,待我过栖霞。

要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动荡导致了宝塔的损坏,现在我们也许依旧能看见这座高耸入云、通体琉璃、佛灯永明的大报恩琉璃塔。

而现在,就只有这一幅琉璃拱门了。


明朝版的世界地图

这期节目里的第二件国宝,叫《坤舆万国全图》。


这是一张四百年前的世界地图,在没有精确测绘仪器的情况下,做到如此程度,令人心生佩服。同时,它也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之一。

我找到了记载于《瀛涯胜览》中的《纪行诗》,其中有言:

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

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摅忠诚。

阇婆又往西洋去,三佛齐过临五屿。

苏门答剌峙中流,海舶番商经此聚。


作者心念家国、身在游船,笔下这些句中便充满了海上异域的气息,让我们仿佛随他看遍明朝时期的世界各国。


刊载这诗句的书,《瀛涯胜览》,是明朝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通晓阿拉伯语,明朝通事(即翻译官)、航海家,曾随郑和三次下西洋)著的海外闻见录。

马欢经过三十五年的书写、修改与整理,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多国航路、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乃至野生动植物等等信息给予详细记录,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广为各国学者研究引用。

这本书及相关的文物史料让我们看到:大明,曾是一个四海归顺、万国来朝的“王者”。

我们欣赏研究这些流传下来的国宝,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字,吟诵那些故事里的诗歌。

因为,诗歌,也是我们的国宝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