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九)年级|“函数(一次、二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考点精细解读

 一个大风子 2021-11-17
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坐标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1)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2)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  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特征:
① P(x,y)在第一象限:x>0,y>0;
② P(x,y)在第二象限:x<0,y>0;
③ P(x,y)在第三象限:x<0,y<0;
④ P(x,y)在第四象限:x>0,y<0;
⑤P(x,y)在x轴上:y=0
⑥ P(x,y)在y轴上:x=0
⑦ P(x,y)在第一、三象限平分线上:y=x   
⑧ P(x,y)在第二、四平分线上:y=- x
⑨ P(x,y)在某个函数图象上:x、y适合这个函数解析式.
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对称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  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备注:关于什么轴对称,什么坐标不变;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全改变.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距离的求法:
① M(x,y)到x轴的距离为:  ;
② M(x,y)到y轴的距离为:  ;
③ M(x,y)到原点(0,0)的距离:  ;
④ M(x,y)到N(m, n)的距离:MN=   ;
6.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A(x1,y1)、B(x2,y2) M为AB的中点, 则:M (  ,  );
7.点的平移:
左减右加变x(横坐标),上加下减变y(纵坐标).

知识点2: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函数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的解析式、函数值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2)函数值: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当自变量x=a时,因变量y=b,那么b叫做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值,计算对应的函数值,列成表格;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5.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析式的形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整式型
全体实数
分式型
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二次根式型
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分式与二次根式
使分母不为零,且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6.解坐标系中点的规律探究题的一般步骤
(1)求坐标,标序号:根据题意求出前几个点的坐标,并按顺序标上序号排列;
(2)算因式,找关系:寻找坐标与序号(或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等差关系、等比关系或恒等变化等),并验证;
(3)看图象,定周期:根据变化规律,结合图象模拟运动,确定运动周期;
(4)循环内,求坐标:先根据运动次数确定运动结束时与第一个周期内哪个情况相同,再确定待求点的坐标.

知识点4:正比例函数(特殊的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 (k≠0,k为常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两点定位法,(0,0)、(1,k);
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 k>0, 图象过一、三象限; k<0图象过二、四象限;
5.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k>0,为增函数;k<0,为减函数;
6.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设、代、解、还原).

知识点5: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k≠0,k,b为常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两点定位法,(0,b)、(图片,0);
4.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由k、b共同决定
k>0, 图象过一、三象限,函数为增函数;
k<0,图象过二、四象限,函数为减函数;
b>0, 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过一、二象限;
b<0,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过三、四象限.
5.图象与x轴交点求法:令y=0,求x,即(图片,0);
图象与y轴交点求法:令x=0,求y,即(0,b);
6.图象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S=图片
7.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以直线l1:y=k1x+b1,直线l2:y=k2x+b2为例)
① 若k1=k2,则l1∥l2 ;  
② 若k1 k2=﹣1,则l1⊥l2
③ 若k1≠k2,则l1、l2相交(交点坐标的求法: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写坐标);
8.解析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设、代、解、还原)
(1)一设: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2)二代:找出函数图象上两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中,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3)三解: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k,b的值;
(4)四还原:将所求待定系数k,b的值代入y=kx+b中.
9.解方案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1)求解析式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方案决策
①若给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将自变量的值代入解析式中,求出因变量的值,再进行取舍;
②若给定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将因变量的值带入解析式中,求出自变量的值,再进行取舍;
③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值均未给出,则一般为多解析式之间的数值取舍,可根据y1<y2,y1=y2,y1>y2的解集,进行分类讨论取舍.
10.一次函数信息型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1)表格信息型
①先根据题意,结合表格所给出的信息,确定物品单价、数量关系或分配数量等;
②再结合题目设出自变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③最后由题目所给出的限制条件,得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出最值.
(2)函数图象型
①解析式型:先根据函数图象,结合题意分别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讨论函数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最优选择;
②分析运动型:给出一或两个运动过程的函数图象,结合点的坐标以及题目信息,分析运动过程,求出相关信息,如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等.
11.根据两函数图象确定不等式解集的方法
(1)先确定交点的坐标,如图中点A.
图片
(2)在交点左右两侧观察图象的位置:
如图,若在点A左侧,直线l1在直线l2下侧,则y1<y2,故x<xA即为不等式k1x<k2x+b的解集;
若在点A右侧,直线l1在直线l2上侧,则y1>y2,故x>xA即为不等式k1x>k2x+b的解集.

知识点6: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   (k≠0,k为常数).
重要变形:⑴ y=kx﹣1;⑵xy=k (k≠0,k为常数);
特别提醒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点
当点A(x,y)在函数y=kx的图象上时,点A的横、纵坐标的乘积为k,即xy=k.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特别提醒
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实际背景而受到限制,这时对应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会是双曲线的一支或一段.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标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位置与增减性:
k>0, 图象过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为减函数;
k<0,图象过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为增函数;
特别提醒
(1)在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定要说明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连续的曲线,而是两支分布在不同象限的曲线.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4.反比例函数y=   (k≠0)中 k的几何意义:由双曲线y=   (k≠0)上任意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两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图片
5.解析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设、代、解、还原)
特别提醒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6.比较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大小的方法
(1)求值法:将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的横(纵)坐标的数值,直接进行比较即可.
(2)象限法:结合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①若所比较的点在同一象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进行比较即可;②若不在同一象限,则通过判断横(纵)坐标的正负进行比较即可.
7.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题的解答技巧
(1)求解析式:一般是由一个点的坐标先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确定交点坐标: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3)解不等式:实质就是判断函数值的大小,数形结合,以交点为界,根据“谁在上方,谁就大”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4)计算相关面积时:①利用横纵坐标轴的相互垂直得出高;②善于将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象的边长或高;③巧妙运用k的几何意义;④熟练割补法、和差法求面积.

知识点7: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1.解析式的形式
①一般式:y=a x2+bx+c (a≠0,a、b、c为常数);
②顶点式:y=a(x-h)2+k(a≠0),它直接显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k);
③交点式:y=a(x﹣x1)(x﹣x2)(a≠0,x1、x2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图象:一条抛物线.
3.图象开口方向
① a>0时,开口向上, ② a<0时,开口向下;
4.图象开口大小:  越大,开口越小.
5.顶点坐标的求法
(1) 若是顶点式y=a(x-h)2+k,可以直接写出,即(h,k);
(2) 若是一般式:
① 用配方法化为顶点式后,直接写出.
y=ax2+bx+c=a(x-  )2+  ;
② 用公式法求,顶点坐标公式为(﹣   ,  );
③ 先用公式法求横坐标,再用代入法求纵坐标.
(3) 若是交点式,横坐标为  ,再用代入法求纵坐标.
6.二次函数对称轴的求法
① 若是顶点式y=a(x-h)2+k,则对称轴为x=h的直线;
② 若是一般式,则对称轴为直线x=-  
③ 若是交点式,则对称轴为直线x=  
7.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① a>0时,y有最小值为顶点的纵坐标,此时,x等于顶点的横坐标;
② a<0时,y有最大值为顶点的纵坐标,此时,x等于顶点的横坐标.
8.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界)
① a>0时,左减右增;② a<0时,左增右减;
9.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
(1)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求法:令y=0,解一元二次方程求x,即(x1,0) (x2,0);
(2)二次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求法:令x=0,求y,即(0,c);
10.抛物线的平移与翻转:
① 抛物线的平移与翻转都需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
② 平移规律:左加右减(变x),上加下减变常数;
③ 沿x轴翻转时,a、b、c的符号要变号;沿y轴翻转时,只改变b的符号.
11.二次函数图象与其它函数图象交点的求法:
①列方程组;②解方程组;③写出坐标;
12.二次函数中,各字母系数或式子与它的决定因素
① a的符号抛物线开口
a>0抛物线开向上; a<0抛物线开口向下;|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大 
② a、b的符号  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口诀是:左同右异)(对称轴为直线x=-  );
a、b同号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a、b异号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b=0  对称轴是y轴;
③ c的符号  抛物线与y轴交点(0,c)位置
c=0  抛物线过原点;
c>0  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
c<0  抛物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④△=b2﹣4ac的符号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0,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
△=0, 图象与x轴有1个交点;
△<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⑤ 当x=1时,函数y=a+b+c,
当图象上横坐标x=1的点在x轴上方时, a+b+c>0;
当图象上横坐标x=1的点在x轴上时, a+b+c=0;
当图象上横坐标x=1的点在x轴下方时, a+b+c<0.
同理,可由图象上横坐标x=-1的点判断a-b+c的符号.
13.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① 列表,取值.(取值时,先取顶点横坐标,然后在它的左右两侧各取2个点)
② 描点
③ 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接)
14.解析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设、代、求、写)
① 若已知三点坐标,可设一般式y=y=ax2+bx+c
② 若已知顶点坐标(h,k),可设顶点式y=a(x-h)2+k
③ 若已知与x轴的交点坐标(x1,0) (x2,0),可设交点式y=a y=a(x﹣x1)(x﹣x2).
15.比较二次函数值的大小的方法
(1)代入法:将横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值比较.
(2)增减法:先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与对称轴,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在对称轴同侧时,根据函数增减性直接比较大小;
②当点在对称轴的两侧时,可以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将点转化到对称轴的同侧,进而根据函数的增减性来比较大小.
16.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不等式解集的方法
已知函数y1,y2的函数图象:
(1)若y1>y2,则函数y1的图象在函数y2的图象上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
(2)若y1<y2,则函数y1的图象在函数y2的图象下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
(3)若y1=y2,则函数y1的图象与函数y2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
17.函数面积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先根据几何图形,利用图形性质或数量关系(或相似关系),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再将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最值.
18.二次函数利润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类型一:总利润=(售价-成本)×销售数量
(1)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意是否为整数);
(3)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根据函数增减性确定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函数值的最大值.
类型二:总利润=(调整后售价-成本价)×销售数量
(1)确定销售数量的函数解析式,注意自变量表示的是销售单价还是涨价(降价)的量;
(2)根据类型一列出函数解析式;
(3)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根据函数增减性确定函数值的最大值;
(4)若自变量表示的是涨价(降价)的量,则根据顶点式得出调整后的售价,再确定自变量的值.
19.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1)数量关系类
一般是求满足数量关系的线段,找出对应线段,弄清已知点和未知点,设出未知点的横坐标,根据函数解析式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的长度,列出满足线段数量关系的等式,求值即可.
(2)长度最值类
①定点最值类:设出点的坐标(一般是横坐标),利用函数解析式,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的端点坐标,进而表示出线段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②动点最值类:一般是求线段的和差最小值问题,先作一个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这个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的线段的长即为最小值.(更多线段最值问题方法见本书微专题与线段有关的最值问题)
(3)周长最值类
一般是求一个含动点多边形的周长最值,利用转化思想,先观察图形,找出定长线段与不定长线段,然后将求周长问题转化为求动点线段的最值问题,方法同(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