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 温健康一日一课: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健康晓语 2021-11-17

“早春二月,寒冷依旧,荆楚大地,风残云愁。本该是早播时节,布谷啾啾,却不料万街空巷,关门闭楼。一颗小小病毒,挂以新冠,穿口入喉,令人窒息,令人咳嗽,令人肺叶损漏。一时间,千村霹雳,万户萧疏,陡增祸事,频加坟头。天地如此不仁,竟以百姓为刍狗!举国与武汉同怒,举国为湖北担忧。”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的题目是《楚吟汉风》,作者不详。前几天,我崇敬的前老辈太行一石把这篇文章发给我,让我学习欣赏。文章由古及今,绘山水风物,写先贤英雄,抒抗疫豪情,如阪上走丸,似风吹行云,一气呵成。能入太行一石老前辈法眼的,果然是好文章!

但对开头一段,作者所用“天地如此不仁,竟以百姓为刍狗”一句,我还是要提出更正的。作者所引用的原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的第一句。此句是赞扬天地无私,公正,大爱的。而作者却把这句话理解为天地没有仁爱之心,视百姓为狗一样,不加怜惜,谬也!对中国的经典不理解,这样断章取义,可以说俯拾即是。

《道德经》第五章由天道到人道,说大道都是无私而公正的,人应该顺道而为,如果不能守道,那最基本的要求也应该守中,即适时守中,不偏不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仁,前有否定副词修辞,这里动用,意为有仁爱之心。刍狗,古时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和其它的供奉物品,来供奉天地神灵,祭用时这些东西很神圣,可祭祀一过,就被弃之不管,任人踩踏。为,当作。这几句意思是说:天和地都没有仁受之心,他们把世间万物,无论是崇高的山,还是奔流的河,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俯地小草,都视作刍狗一样,平等对待;真正的圣人也是不讲仁爱之心,他把治下的百姓,无论是身处乡野,还是居于都市,无论你智慧贤德,还是鄙陋粗野,都当作刍狗一样,一视同仁。

老子主张守自然之道,一向反对讲仁崇义。他在《道德经》第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讲得很清楚,仁义的出现,实际上大道废止后产物,所以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

讲仁义,就会有不仁不义,所以老子决然不讲仁,毅然抛弃义,自然回归大道,这样,百姓才能真正回归孝心和仁慈。

你看天润春雨,你是一棵参天大树,也不会让你多得;你是一棵柔弱的小草,也不让你少得:天是何等无私!

你看地生万物,无论你是对人类有用的稼禾,还是与人类无益的野草,都会让你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不会因为是庄稼让它多长一季,也不会因是野草就让它春不发芽:地是何等公正!

总之,在天地与圣人眼里,万物都如同祭祀用的草扎“刍狗”一样,既没有厚薄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别。不管一朵鲜花、一颗钻石也好,还是一株野草、一粒沙尘也罢,天地一律阳光普照,甘露遍洒,不加区别,平等对待。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万物一样,不分远近亲疏,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后来孔子的“有教无类”也类似于这种境界。

天地之道,对待万物公正无私,而以天地之道为道的圣人,对他治下的百姓也不偏不私。

现在,有人叫嚣向西方学习公平、公正、正义。不想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提出平等无私才是大道的命题。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贻笑大方不?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古代的风箱。屈,竭,尽。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风箱中间虽然处静呈虚,却不是空洞无物的,一鼓动、推拉,风箱就能生风、起作用。这里“虚”与“动”是“虚实”和“动静”的互文省略,各省一字,互文见义。

看似空虚,却是蕴藏无穷的能量,一推动,就能产生各种功用、创造万物。人也该保持虚静空灵状态,在宁静中积聚智慧和力量。

老子喜欢用比喻来说理。这里,老子别出心裁地以风箱为喻,把“虚无生妙有”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又生动之极。静止的风箱是空虚的,但鼓动起来后,就产生了风。风也是看不见的,但它并不虚无的,风可以使火燃得更火更亮。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有”,注重“实”,但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你看不见的“虚”。像考勤打卡是看得见的“实”,但责任心是看不见的,但真正起作用的却是这看不到的“虚”!

有人评价一个学校,说这个学校“硬件硬,软件软”。只要舍得投资,硬件可以硬起来,但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品位,学校的追求,这些软件却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一个人也是如此,好衣冠易得,但品行气质难修。品行气质却决定一个人的层次和境界。

老子不仅用风箱来说明“道”的“虚无生妙有”,也说明了“道”的公平无私。能生风的“风箱”就在那儿,一个国王去拉动它,它会生风;一个乞丐去拉动它,它也会生风。风箱对鼓动它的人也是一视同仁的,这就是“道”,“道”是最公平的,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道”是客观的,看你能主动接近“道”不?你只要近“道”求“道”,“道”就平等地对待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有版本说“多闻数穷,不如守冲。”无论是“多言”,或者是“多闻”,这都是指过多、过分地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有些人三天一个动议,两天一个会议。数,是计谋、计策、办法。穷,这里指遇事无良策。“中”与“冲”互通,守中或守冲,是指适中、适时、不偏不倚、不过不不及。这句话是说,多言、叙述太多抽象观念知见,反而容易离道越远。不如守住清净本心,用不带任何成见的清净心灵来看、来体悟。如果要言,那也不谄媚而言,也不过激而言,要适时而言,要适中而言。

《墨子》里有个寓言故事: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这段译过来就是: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又唠叨了一节课,不说了,“多言数穷”。

附一:《道德经》原文第五章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附二,作业,默写《道德经》原文第五章。

温健康,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