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乾元氏:风穴山下祭诗伯(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昵称33899627 2021-11-17
文/乾元氏


题记:缘
“凊雨凄风荒塚上,秃枝败草就寒鸦。”“亲人悲故送寒衣”时节,我来到汝州。汝州市作家们邀我共祭刘希夷,其情其景经久难忘。缘分是命中注定的遇合,一向被解释为迷信,可不迷信又怎么解释自己与刘希夷的幸会、与汝州作家们的幸会呢?所以,事过很久,我还常以手加额,自己庆幸这文人特有的缘分。


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驷玉虬以乘鹥兮,埃风余上征。”我仰望青云,漫天寻找屈原骑龙跨凤的身影。今天是端午节,他应该来到人间吃粽子。历史上的今天,人们正沿江祭祀这位楚国大诗人,可这里满大街的人群将各种风味的粽子囊括腹中后,似乎没有谁在怀念屈原,这使我很伤心。与其说他们崇敬屈原,还不如说他们崇敬自己肚子里那截儿肥肠。“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可现在的人们,完全不按古训办事,祭祀自己的文化祖先,心无诚意情不由衷,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不崇敬屈原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崇敬屈原呢?是不是我们中原人以为自己的文化渊源深于楚文化而自高自大?是不是我们中原人认为《楚辞》承传于《诗经·二南》而自骄自傲?如是这样,那我们错了。南朝沈括说诗歌创作,“是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两座丰碑,同是后代诗歌的根源,不应该重《诗经》而轻《楚辞》。而且,《楚辞》晚《诗经》三百年却能与之并称于世,说明其艺术感召力甚至高于《诗经》。


还应看到,《诗经》因其是诗且被入经,就带有政治教化的目的,而《楚辞》却不是。仅管文武治世尚没有强制社会與论,《诗经》仅是周天子“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内参”;尽管其内容也广泛反映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家庭生活,但毕竟是王朝乐官统一整理的,官吏采诗献诗的职责本来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三种诗体,“风,主言政教风化”,“雅,主言王政得失”,“颂,主言人君功德”,全都是服务于政治的文学样式,具有明确的政治教化目的;而且,本质上是伦理政治学派的儒家解释更加注了其政治性。文学是人民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有其客观的用途和价值,如果被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作工具,必遭人反感。就文学而言,历史上有所谓“离经叛道”者,多故于斯也。


《楚辞》则主要是屈原个人的抒情之作,是一个文化巨人忧谗畏讥、嫉恶愤邪,忧国忧民、劝君劝政的真情吐露,是其用炽热的感情、赤子的真诚炼就的文学结晶,全然没有政治家们扭曲文学本性的说教。正因为如此,《楚辞》才会成为这样构思独特、想象神奇、指挥天地、役使百神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伟大作品,才会这样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创作激情与独特的艺术个性。不仅如此,《楚辞》还深刻影响后代文学创作,是繁盛的两汉赋体文学的起源,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文心雕龙》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屈原是历史上最享盛誉的爱国诗人,《楚辞》是历史上最具艺术震撼力的壮丽诗篇。故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必须有欣赏《楚辞》的能力,“乃不虚生此国”。你看,中原人还有必要居《诗》自傲吗?


其实,这些人忘掉的不仅是屈原,就是中原的文化祖先又能记住几个呢?这些人忘掉文化祖先的原因也不是居《诗》自傲,而可能是连《诗》也一起忘掉了。民族文化的悲哀就在于忘掉了文化祖先,从而忘掉了祖先的文化,使你文化大国的传统断了,丢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就像埃及人不识古埃及文字要靠英美学者来教,印度人不知古印度历史要从《大唐西域记》找,一样的可悲可怜。相比之下,祭祀刘希夷的汝州作家们就显得可敬可爱,堪称传承民族文化的楷模。“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至少,根据《朱子家训》的要求,他们做到了应该做的。因而,祭祀刘希夷的场景就是那样难忘。


 

【待续】

 

 作者:乾元氏。郑州人,当今辞赋大家。代表作有《五岳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