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女养成记 2」| 像陈嘉玲一样做个俗女

 一半时差 2021-11-18

/ 俗女养成记 2 /

又见 陈嘉玲

【你这个俗辣 甘安捏~】

MYLIFE

每个中国家庭都想把女孩培养成淑女,并总以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来做约束标准,挂在嘴边,女孩子不但要端庄贤淑,还要相夫教子,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即使现代文明不断地在努力打破这种思维的桎梏,我们依然还是逃不出。女人长大必须得离开家嫁出去,与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组成家庭,并成为男人家庭的一员,世俗谓之“结婚”;生理结构赋予了女人生育的本能,世俗谓之是“传宗接代”,而这个代,女孩子排除在外。

两性关系的探讨,是永远都不会结束的话题,也永远都不会有结果,一旦在交流中出现应该怎样,必须怎样,类似的论据,请闭上自己的嘴巴,不要争辩,吞下去,消化,让它成为你自己的养分。无论作为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个人,是生命,大家都可以是一样的。

「俗女养成记」非常自然地脱下女性成长的焦虑,缓解家庭与世代的冲突,不以时代背景去压迫价值取向,更不会以梦想,志向诸如此类的励志鸡汤出发,真实而不残酷,亲切又带幽默地塑造了中年女性陈嘉玲这一个人物,什么都没有,那又怎样:这是我的人生,关你屁事!

男人·女人

//我们终究是两类人?

长相普通,出身普通,工作一般,在40岁之际与已订婚的男友分手,回到老家,毫无目标,在大众的眼里,陈嘉玲就是一个没用的女人,“没用”的定义便是没有结婚生小孩。该剧从一开始就直接把现实社会上的“世俗”搬到台面上,与既定的认知狠狠地打一架,然后才慢慢告诉你:陈嘉玲这个女人有多俗辣。
 
将童年生活与成年经历以平行时空的方式呈现,这样的对比,不但使陈嘉玲俗得理所当然,也让人生的矛盾更加立体。

在童年的陈嘉玲还没有理解女孩子为何要有月经这一困苦时,阿嫲与妈妈就以诙谐的话语告诉她,当女人没有一样是好的。而此时40岁的陈嘉玲正陷入可能要停经的“威胁”,这样意味着当初在长辈口中那些生孩子养孩子的痛苦,她可能都无法体会,更可怕的是宣告她已经开始老的事实。

这样不是很酷吗?陈嘉玲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一个不婚不育的女性,然后借此来满足现在对女性追求自由的讨论。不!陈嘉玲很俗,她并不要挑战权威去对抗男性,去成为一个女强人,而是要作为独立女性,在成长的经历中如何理解自己,满足自己,成为自己,爱自己。她的哭与苦,还有酷,都丰富了“俗”的定义,并让大众重新审视了它!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的陈嘉玲,面对卵巢早衰这一事实时,她慌张,难过。这时人生的救世主就是爸爸,如同在童年的时候,爸爸总会是温暖她的那一个。

在经历了这般不安的时候,她又意外地收获了惊喜,突如其来的怀孕打破了当初做好的心理建设,矛盾便从女人自身转化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对抗。

蔡永森惊觉自己的责任,从而引发了对自己选择的怀疑,陈嘉玲陷入了一场恐惧,因为她并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一个新生命,害怕自己无法成为一位合格的妈妈,进而想结束它。

这个一时无法妥协的选择,使彼此产生了裂痕,男人的可怕被无限放大,就像在台风天,蔡永森狠狠地砸向玻璃门那般恐惧。陈嘉玲想要说出来的理由,再次塞回心里,男人与女人的距离不需要丈量就自然地在不能互相理解的平行线中反方向越走越远。

妥协和理解很容易混为一谈,如果那一晚,其中一人回头,或主动向前给一个拥抱,或许就缓解了这样的恐惧,但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做法。

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接受别人的想法之前先让自己清晰地明白自己,男人与女人都需要学会。

站在上帝的角度,我们分别看到了男人与女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困境,蔡永森和陈嘉玲都没有绝对的错。人生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在破碎之后才能看清,完整可以拼凑,但不要刻意完美。

女人·女人

//彼此的困苦我们可以抚慰

洪育宣拉起自己的裙摆,把家暴的淤伤展现给女性交警从而获得了一个被惩罚的豁免,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只需一个拥抱就可以代替千言万语。剧中不仅一次用这样的动作语言去描述女人之间的温情。

女人的痛可以不一样,但读懂彼此的行为上大多数是一样的。

童年的陈嘉玲在遇到被成年男人抚摸的恐惧时,妈妈一边气愤一边用力地把她抱入怀中;长大后,在妈妈陷入与父亲情感的漩涡之时,换她给妈妈拥抱。同样,在洪育宣陷入家庭困境,无法找到自我之时,陈嘉玲狠狠地敲开她的心扉,又温暖地拥抱了她。
女人通常不会说服女人你要怎么做,她们都会告诉你不要这么做。就如阿嫲和妈妈告诉嘉玲做女人很痛苦;妈妈的朋友告诉妈妈不要轻易原谅爸爸的行为;育宣和妈妈没有说服嘉玲要不要小孩。

阿嫲说小时候自己爸妈都会叫她“阿月”,嫁给阿公之后,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陈李月英,大家都会叫她陈太太,而她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小陈嘉玲教阿嫲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李月英这个名字,呼应阿嫲突然想要搬出去住的行为。

每个女性无论在什么年纪,都有想自由的追求,陈嘉玲终于懂得了阿嫲在临终前对她说的那一番话,也给予了她决心去对抗世俗,所以她勇敢地帮助阿嫲完成了心愿,将骨灰洒向大海,“帮助”阿嫲成为李月英。

婆婆与媳妇,阿嫲与孙女,母亲与女儿,姐姐与妹妹,姑姑与外甥,甚至是与陌生女人,当这些关系回归到女人与女人之间,悲伤与快乐自然相通。三人的“出走”之旅,以喜剧的描述化解愤怒,但她们依然没有借助彼此化解自己的危机。再一次紧靠“理解自己”这个核心!

当聚焦在陈嘉玲身上的焦点扩散,我们发现剧中每个女人都是俗女,她们不是在教你成为一个怎样的女人,而是在传递着觉醒的意识,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痛苦和困惑都是无法避免的,眼泪可以换来同情,但恐惧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

男人·男人

//我们都是残缺的人

人的矛盾大概都源自对两全其美的执著,既想满足自己,又想讨好别人。剧中的男人们充当了残缺的这一部分,不少人对于陈爸的行为持着激烈的不满,说他精神出轨,打破了之前温暖爸爸,贴心老公的形象,进而激进地说着烂尾的言论。我不是在为陈爸的行为做辩解,不过一旦你带着目的去看任何一件事情,它注定要使你痛苦。

陈爸爸的行为是残缺,编剧有很多选择去挽救这个男人的形象,但他并没有。他将拾起的勇气给予女性,也大胆地将它从男人那里捏碎,他们不是应该成为怎样的代表,而是恰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状态,这些都可以存在被讨论。

同理,蔡永森也是如此,即使他最终与陈嘉玲和解,在日后的生活里,也依旧会出现争吵,会犯错。他们在学着理解,作为观众也要学着理解,因为我们有时候也是他们,都是残缺的人。

但同时,陈嘉明又将残缺延伸出不同的样貌,你不得不感叹台剧已将同性的爱情做到如此自然地描述的地步,他们已无需花费多余的唇舌去说服世俗接受这样的存在。



两性与世代的鸿沟都源于未充分了解彼此的焦虑。生活里,没有完美的英雄,溃败的遭遇,也总会没完没了地以不同身份出现,年龄不过是记录了你的人生时长,并没有决定你应该怎么做。

无论是台剧或者是台湾文学,都有很多类似“败坏”的书写,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想法,所谓的对与错不是一个最终结果。当然,你也可以保留自己不接受的理由。但比起将故事说得完美(这世界哪有完美,靠北!),我更喜欢他们经历败坏后的自我审视与收获!

从一而终,无论是陈嘉玲中年未婚,还是陈嘉明喜欢同性,都没有用旁人的眼光去放大他们的焦虑,这个完整的家庭在岁月中逐渐残缺,也并未扩大为悲剧的刻画。剧中每个角色都演出了生命的各种可能,他们都勇敢地拥抱了自己。这是本剧隐藏的最迷人的光芒——接受败坏,让自己成为自己,与旁人无关!
 
想对那些盲目追求完美的人说:
就是这样俗了,又怎样!
俗辣🤷🏻‍♀️…逊咖🤷🏻‍♂️…
咩!在说你呢!



· end · 

图丨网络

女人真的没有一样好的吗

没有!

时刻都在  等你

你点一个“在看”/“赞”,像对我说悄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