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白血病”之说,但中医“热劳”、“急劳”、“虚劳”、“癥瘕”、“血证”、“温病”、“痰核”等病症中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类似。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劳伤,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素问》:“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 这与白血病出现的高热及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相近。 《圣济总录》:“急劳之病,其症与热劳相似,而得之差暴也。”又日:“热劳之证,心神烦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饮无味,肢节疼痛,多卧少起,或时盗汗,日渐瘦者是也。” 这与急性白血病出现的高热或者肢体疼痛,以及贫血高热出现的衰竭症状极为相似。 《圣济总录》:“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又云:“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 《金匮要略》:“马刀”、“侠瘿”。据曹颖甫注文说:“马刀之状若长形小蚌,生于腕下,坚硬如石”“侠瘤生于颈项、连连如贯珠。” 这些论述与白血病出现的肝、脾、淋巴结增大表现类似。 《外科正宗》:“口破色淡为虚,色红为实。” 急性白血病细胞浸润或因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所导致的口腔炎与“口破”确实相似。 《诸病源候论》:“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 这句话表明虚劳的病位在肾,而白血病出现的虚劳证候,现代医家也多从“肾”论治。 根据古代医家的论述,并参考临床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 虚劳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贫血;热劳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高热; 癥瘕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肝、脾大; 血证相当于皮肤紫癜、尿血、便血、吐血、齿衄、鼻衄等总称; 急劳相当于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期; 痰核则为急慢性白血病出现的颈下、腋窝、腹股沟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增大。 西溪读医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