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证治之”的原则规范性3

 钟家台 2021-11-18

三、法、方、药、护的逻辑规范之二

“理”,是辨症求机思维解决的问题,以五藏阴阳等理论为工具,有了“理”的确定性,法、方、药、护才具有针对性。法、方、药、护是“随证治之”解决的问题,以中医药理论为工具,从法到方到药的逻辑规范,都以“理”为临床依据,客观性体现在于我们处方用药的寒热温凉等,与“理”的寒热虚实等判断相吻合,做到补虚泄实,实现阴阳互补。法、方、药、护是逻辑联系的,一环扣一环,最后落实在“药”这个环节上,通过医生的处方体现出来。

法、方、药、护决策思维的临床逻辑,同样反映了中医从普遍走向特殊的临床过程。“法”,是一般的普遍的,相同的“法”,有不同的“方”,相同的“方”,有不同的“药”。如汗法,是通过肌表出汗而促使表邪外出的治疗法则,普遍适用于外感疾病初起的治疗。但令肌表汗出的具体方药,多种多样,如辛温发汗、辛凉发汗,益气补血培汗源发汗等等。

辛温发汗的方药,普遍适用于外感风寒,邪在肌表的病机;辛凉发汗的方药,普遍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的病机。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同一“法”包含的“方”会越来越丰富,可供医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如辛温发汗的方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处方,如桂枝汤、麻黄汤、荆防败毒散、参苏饮等等,千差万别的处方,反映了不同时空条件下、不同生命的疾病本质的差异性,但都从属于辛温发汗,是以风寒外感初起邪在肌表肺卫的病机为治疗目标,只是这些不同处方的临床运用,需要在判断风寒外感的程度、病位等等具体的病机性质后运用,才具有更大的可靠性。气虚外感用参苏饮,风寒表实用麻黄汤,用错了,就会发生虚性的证候用泄实的方药,实性证候用补虚的原则性错误。但不管什么选择,都必须在“法”的规范下进行,是温法,你选用清热的方药,是清法,你选用热性的方药,就会发生寒性证候用寒性药物,热性证候用热性药物的原则性错误。

有了处方的决策,论治没有结束。在处方选择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证候病机,确定具体方药是否加减,确定哪味药量大,哪味药量小。如根据辛温发汗的法则,做出了小青龙汤的“方”的决策,是不是就原方不动地照搬呢?不能,需要看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若渴,去半夏,加括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等等。作为医生的临床决策,辨证论治的最终环节,在“药”的多少和量的决策上,需要临床确定,不管青红皂白,机械地照搬过去的处方,就会加大论治的偏倚性。

四、治则对治法的规范之一

理、法、方、药、护的临床逻辑规范,是中医思维的规范,不是感官的规范,是任何中医从理论一般走向临床个别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这样的原则规定下,医生合逻辑地运用中医药理论,客观地分析就诊病人的病机性质,恰当地作出论治决策,就具有生命的客观真实性。

“法”是确定处方用药的原则和规范,没有“法”的确立,就没有处方用药。

“法”有治则和治法。焦树德《从病例谈辨证论治》P53:“严格说来,治则与治法是不同的。……治则指治病的总规则……治法指具体的治疗方法……治法又是治则的具体体现。”治则是理论的,具有规范性,是临床必须服从的原则,治法是治则从理论走向临床的具体化,具有灵活性,是医生根据辨症求机的结论,作出的决策。如祛邪和扶正两大论治原则,理论规定邪实祛邪,正虚扶正,无论哪个医生都必须遵循,如果邪实反补,正虚反攻,就违背了论治规范。但祛邪和扶正的具体治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种多样的,可能只是祛邪、单纯扶正,也可能相互配合各有主次;可能是发汗祛邪,而只用辛温、辛凉;也可能是通利祛邪,而只用寒通、热通;也可能扶正祛邪兼施。而且将理论的方法落实到临床,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用大承气汤、麻黄汤,还是新加黄龙汤、人参败毒散,就看临床医生辨症求机的证候病机判断了。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八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当属于治则的范畴,其病机对应具有理论规范性,是确定不变的。如汗是对逐邪从肌表外出一类方法的归纳,吐是对逐邪上越外出的一类方法的归纳,下是对逐邪从大小便外出一类方法的归纳,和是对调和“阴阳神气”生命机制一类方法的归纳,温是对温热祛寒一类方法的归纳,清是对寒凉清热一类方法的归类,补是对扶正补益一类方法的归纳,临床不能搞错了,错了就要发生问题。

八法实际上是治则的分类,八法的治则,与治法和方剂的关系,可能单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之辛温发汗,也可能多样,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之温清并用。因为证候病机具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甚至因治而异的可能性,表里寒热虚实的病机性质不单纯,“合病”“并病”错综复杂,八法的实际运用也不是单纯的,有温清汗下同用,如桂枝加大黄汤,有汗消温补同用,如五积散,多种多样不胜枚举。中医的临床处方,绝不能像药理对应病理那样,将书面规范直接照搬临床,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用阿司匹林片、复方丹参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