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雪松:回忆我的妈妈 第一章 风风火火的青春岁月

 深浅视频 2021-11-19

全文长约 2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风风火火的青春岁月

文/何雪松

1948年9月27日,妈妈出生在昌平六街的一个大院里。一家四口,姥姥在家里照顾生活,姥爷做水果小生意,还有一个舅舅。虽然经济上很贫穷,但一家人在一起,房间里充满欢声笑语。

本以为这样幸福的日子会一直稳稳地走下去,可是在妈妈12岁那年,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因为那一年姥姥因病去世了。可想而知,一个12岁的女孩子没有了妈妈,是什么感觉。

后来,妈妈跟我讲,姥姥去世后,她看到小伙伴们晚上回家,有妈妈在家做好饭等着,而小小年轻的她,还要自己动手,感觉很心酸。多少次夜里做作梦哭醒。尤其看到人家妈妈嘘寒问暖,把孩子视如掌上明珠时,她更是心如刀绞。一个12岁的女孩子过早体会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是多么无助!

姥姥去世了,姥爷的身体也很不好,家里经济非常紧张,没钱在供她继续上学了。最后,妈妈只读到了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

接连两大打击,让妈妈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记忆。但在这里,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妈妈身边的好心人。

小时候,妈妈经常跟我讲起大院里的人家,包括六街的邻居们,她们总是在生活上照顾我妈妈。一有好吃的,都会喊她过去,可以说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从小在这种特别的环境下长大,妈妈对身边的好心人充满了感激。更让她明白,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努力去奋斗。

所以,我一直觉得,妈妈就是我的榜样。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她消极对待生活,每天都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可能大家就会对她敬而远之。但她用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大家反而都愿意帮她。

这一点非常让我敬佩。可以说,妈妈自己拯救了自已!

失学的那段日子,妈妈在昌平县文化馆办了一个读书证,白天跑到文化馆去看书,晚上借了书回家看,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都是在那时看的。那段时光,虽然物质上很贫瘠,但精神上很富有。她通过一个一个故事,了解外边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12岁的小姑娘,就此迷上了看书,而且一迷就是一辈子:爱看书这个好习惯,始终陪伴着她。

因为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她的思想和表达都明显改变了很多,让她格外有个人魅力。她们六街的少男少女没事总去家里找她,大家聚在一起,妈妈绘声绘色地跟他们分享书中精彩的故事。当时的情景,很象现在的文化沙龙。

不论是在娘家,还是在婆家,妈妈身边都有一批忠实的朋友。究其原因,是因为她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她通过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磁场,强烈地吸引着身边的人。

我们家有很多妈妈年青时代和朋友们的合影,我从心里羡慕他们,在无忧无虑的年代,尽情享受着美好的友情。这些友情是他们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经常有人跟我讲,“雪松,你妈妈真不像一个只读了5年级书的样子,她的口才不亚于大学教授”,我知道这是大家敬佩她的文化和口才。现在想想,妈妈在那时读的那些书,真是她的定海神针呀!

妈妈17岁的时候,想去佳木斯看望在那里当兵的舅舅,但手里没钱。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上了火车再说!火车出站后,她直接找到列车长,把没钱买票的情况说明了,并告诉列车长,她可以从北京到佳木斯这一路上,用打扫卫生来弥补车票。就这样,打动了列车长,居然顺利到达了佳木斯。

真是有勇有谋呀。现在想起这件事,我都要给妈妈点个赞!

通过梳理妈妈的青春往事,我突然觉得,妈妈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虽身处逆境,但依然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我觉得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亲情!

交流邮箱 724528972@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