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秋寒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1-11-19

秋寒

秋寒起处助苍凉,日渐寻常瓦上霜。

树草皆成风里怵,田畴已见雪前荒。

早无笔客能讴暖,只有山家犹找忙。

萧瑟其时应避世,悄熬破腊待春光。

【注释】 秋寒之时,时时处处都见苍凉。忽然想海南的那些“候鸟”,避冬的选择真是很有眼光。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11月17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秋寒涌起之处格外助添苍凉,日渐一日很寻常的就是瓦上之霜。草木都成为了风中的悚惧,田畴已经能看见雪前的芜荒。早就没有弄笔之客能够再讴歌温暖,只有山野人家仍然在寻找繁忙。萧瑟的季节其实应当躲避开凛冷的尘世,悄悄地熬过残腊,静待明春之光。

首联中的“瓦上霜”,指屋瓦上的霜,见明代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瞷询衷情》:“夫妻何事何相防,莫把閒愁积寸肠;难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亦比喻易逝或易逝的事物,见唐代诗人张籍的《赠姚怤》诗:“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又见宋代诗人陆游的《读<老子>》诗:“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

颔联中的“树草”,指草木,见南朝齐代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

颈联中的“山家”,指山野人家,见《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又见唐代诗人杜甫的《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还见明代诗人高启的《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以及清代诗人唐孙华的《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尾联中的“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见三国魏国诗人曹操的《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有见三国魏国诗人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还见宋代诗人苏轼的《定风波》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一联中的“破腊”,指残腊,岁末,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腊笋》诗:“破腊初挑箘,夸新欲比琼。”又见宋代诗人苏辙的《春雪》诗:“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还见宋代诗人陆游的《残腊》诗:“破腊春光到,微阴日易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