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僧人被农户妻子拒绝,他见女子手中的丝绸,便心生一计

 江山携手 2021-11-19
有个僧人到一农户家里收佃租,见农户的妻子貌美,心向往之。可这女子性情正直,无论僧人怎么哄,她都不愿意,还骂了僧人一顿。没想到,这天僧人见到女子手里拿着丝绸,顿时心生一计,不久就得手了,结局令人慨叹。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话说,北方有个叫寿山的寺庙,香火鼎盛,因而寺里的僧人过得很是富足。平日里大鱼大肉,丝绸绫罗,比普通百姓过得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僧人银子多了,也就有意娶妻生子。
寺里有个规矩:每僧修行10年,挣足银子,可下山还俗。僧人们常常不到10年之期,就先在外定下婚事,蓄起了头发。待时间一到,下山就可以直接娶媳妇了。
可如此一来,僧人下山,寺里人少了怎么办呢?
很简单,这群僧人又定了个规矩:走了的僧人,可以让他弟弟来,也可以让他儿子来继承。因而这寺流传百年,都没有外人参入。
当然,有的僧人怕成家后有了累赘,活得不自由,就不还俗。不过他们还是想传宗接代,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到村里去找个佃户光棍,出银子为他娶妻。
娶妻之后,这新娘子得先与僧人共宿一个月,然后再给那佃户做老婆。而且,僧人每次来的时候,这女子就成了僧人的婆娘,走后,又成了佃户的婆娘。

因而,这二人共同发展共享经济。待妻子有了孩子后,二人就推算是谁那段时间与她一起的,那就是谁的孩子。有时候相隔时间短,分不清,那就再生一个,两人一人一个。
等到这孩子有10岁了,僧人就带着他到寺庙里做侍者。因而,僧家有句俗语:“灭灯传道,寄姓传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却说,有个僧人,一次下山去收佃租的时候,瞧见那农户的婆娘颇有姿色,心向往之。于是僧人每次收佃租,都会用言语去撩逗她,有时候甚至会动手动脚。
那妇人是个刚烈之人,僧人如此,便骂骂咧咧,不理不睬。僧人苦恼,这日见妇人手里拿着丝绸,顿时灵光一闪,心生一计。
这年冬天,僧人买了匹好绢子,向妇人借剪刀,剪下两尺后,说道:“这两尺是送给人做鞋面的,剩下的先放你这儿吧。”

两日后,僧人继续来农户家,又剪下两尺。妇人见此,疑惑地道:“这是送给谁的啊,为什么不全都拿去?”
僧人答道:“这么多可以慢慢送嘛。”妇人听此,又道:“那你天天把这布料放我这里,也得给我两尺,不然我就不给你保管了。”
这一说,正中僧人下怀。
于是僧人笑道:“你若是要的话,我就全都给你,剪下来的这两尺也都给你,不送人了。”
“真的吗?您可别骗我。”妇人问道。
僧人道:“就是怕你不要啊,我早就想把这送给你了。”
妇人听此,便拉住僧人的手,贴近道:“你想怎样,那就怎样,这布料我要了。”随后,二人行事,各生欢愉。

事毕,僧人问道:“我早有此意,为何你当初不愿意呢?”妇人道:“我这年要给母亲做身衣服做寿,才不得不从你的。以后就没有了。”
僧人听此,说道:“那就两尺布一次。”妇人嗔道:“那你去找别人。”说着,妇人见快到中午,怕被丈夫瞧见,就催僧人赶快离去。
僧人向妇人要了一根绳索,便站在农户家门口,嘴里还念叨:“在这里你怕什么,又不是在你家里。”
不一会儿,农夫回家。见到僧人拿着绳子在门口,便问:“你拿着个绳子在那里干什么?”
僧人答道:“我有一匹好布料要卖,你妻子要给母亲做衣服,就给她了,以你养的猪来换,这条绳子就是来牵你的猪的。”
农夫听此,叫来妻子,骂到:“我的猪还要养,你换这布料有什么用,快去拿来还给他。”
妇人听此,只得回屋,拿了两尺布,剩下的丢给了僧人,说道:“送给你。”

“这是我的,你不要了,怎么可以说是送给我的。”僧人接过布,喊道。
正要走时,见这布料有两尺被拿,僧人暗想:“她拿了我两尺,终究是爱财,正合我意。”于是哼着曲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一个月后,僧人又买了一匹布,要送给妇人。妇人骂到:“你上次把布拿了回去,真是恶僧,看我还理不理你,快滚!”
僧人笑道:“那是因为你常常骂我,我才故意取回,让你受受气。不然的话,我岂会缺这匹布?你说要做件衣服贺寿,今天再给你送了匹布,不就够了吗,还骂我干什么?”
夫人拒绝不允,僧人再三请求。

奈何僧人拿着布在面前晃悠,妇人心道:“反正之前都做了,再来一次也一样”,随后接受了布料,二人再次行事。
此后,二人来来往往,难以割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