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夜秦声|姚卫民(诵读:苡子)

 又见酸枣人生 2021-11-20

那 夜 秦 声

作者/姚卫民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深秋时节的一个傍晚,打麦场上早早树起了两根高杆,中间绷上了银幕。这是乡电影放映组每月一次的巡回义务电影放映。此时银幕下已坐了不少人。人们相互打着招呼,拉着家常。高杆上挂着的两个长方形的立体声音箱正播放着古装秦腔戏曲唱段,声震如雷,以至于相互交谈着的人们不得不提高了嗓门喊着说话,否则对方很难听清楚。这种场面人们司空见惯,也习以为常。电影放映员只所以要把扩音器的音量调到最大,一方面是为了营造热闹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全村乃至还在地里干活没有回家的人能够在较远的地方听到而不忘记晚上还有电影可看,以加快回家的脚步。
此时是改革开放之初,乡村已经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在燥动中迎来了土地承包到户。人们在收获了庄稼后除了交公粮,头一次把自家的条子瓮装满了粮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过,那时电视尚未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古装戏曲的复出着实让喜欢戏曲的人们心情激动了好一阵子。他们谈起著名演员如数家珍,谁的哪出戏唱得最好,谁唱戏有什么特点;谁是谁的师傅,谁又是谁的徒弟等等。许多剧目的内容也能大体说出一二。有的情不自禁,也跟着音箱里的唱腔哼唱几句。足以看出人们对于秦腔的热爱丝毫不亚于河南人之热爱豫剧。这既得益于后天的耳濡目染,也有着骨子里的遗传基因。


打麦场在桥坡的上面,有一、二百米的距离。那时正刮着西风,风力虽不大,却把音箱里送来的戏曲唱腔刮得忽远忽近、忽高忽低。音箱里正播放着秦腔已故名家苏蕊娥和任哲中二人演唱的《花亭相会》。当苏蕊娥唱到“离城十里”后面的拖音时,在风的作用下,传到耳中的那种效果,实在是美妙得动人心弦、摄人魂魄,久久不能忘怀,成了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成了更多关注戏曲的起始。

苏蕊娥,生于一九三一年,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出身于梨园世家,爷爷苏长泰是秦腔须生行当之名流,西安三意社的创始人;父亲苏哲民也是秦腔著名演员,后来的三意社社长。叔父苏育民成就同样很高,曾在戏曲电影《火焰驹》中扮演李彦贵之兄李彦荣。苏蕊娥从小天资聪颖,七岁学艺,十岁即能登台唱大戏。她扮相俊美,表演生动活泼,对剧中人物感情起伏把握得十分到位,融情于戏,因而她塑造出来的各种人物形象皆能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童声奶气,甜润娇嫩,清脆欲滴。其独特的韵味,满宫满调的演唱,听众称赞听她的戏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被誉为秦腔“坤伶皇后”。代表剧目有《花亭相会》、《夜逃》、《柜中缘》、《打金枝》、《斩秦英》等。一九六七年因病离世,年仅三十六岁。如今存世的只有部分戏曲唱段录音而无影像资料。


近几十年来,在秦腔戏曲舞台上,演唱《花亭相会》的演员也不在少数,但无人能出其右。与生俱来的独特声腔,是绝无仅有的。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作者简介

姚卫民,陕西蒲城人,1964年7月出生。曾在部队服役四年,其间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立三等功一次。退伍后安置到供销系统工作至今。多年来坚持看书,对文学情有独钟。

诵读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