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楼道乐文化调研

 jhliyilin 2021-11-20
黄思婷 - 聆听佛乐专辑

图片

作者/石楼晋晓鹏  

石楼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产生了璀璨夺目的青铜文明,还孕育了许多的文化瑰宝,其中石楼道乐文化就是石楼地域传承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石楼道乐文化的起源

谈及石楼道乐文化,还得从中华道乐文化的产生说起。

中华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与道教同时产生。大约到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基本形成了传承定制。其功能主要是道教进行斋蘸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除魔以及超度亡灵等,更早期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少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诵》、《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唐宋是道教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道教音乐已由单线的打击乐器:钟、罄、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宋代的道乐则更加具有南曲风格,丝弦乐也已加入了道乐行列。道乐曲谱编写了《步虚辞》、《散花辞》、《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数十首。到了近代的道教音乐,在承袭唐宋元几代的传承旧乐的基础上,又吸纳了南北各方乐曲的特点,甚至连汉族民间音乐如“清江引”、“一定金”、“采茶歌”等曲调皆为道乐所吸纳。

道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派别分支,大的派别有“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重清修,其乐清幽出世;而“正一派”则重斋醮与符篆,道乐雄浑古雅。全真派又有两个分支,即武当分支和华山分支。而石楼道乐即属于华山派分支的“火居道”。

“火居道”实际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观中的道人,他们只是在做法事时头戴八卦皂帽,身穿黑色道袍,而在日常生活中与普通老百姓没有明显区别。道观里的出家道人追求的是修道悟性,而火居道人则更追求演奏技艺。所以火居道人的演奏技艺都十分精湛。

图片

二、石楼道乐的传承

石楼道乐又称“八音会”,据《石楼县志》第379页记载,“八音会”始于唐宋,为民间道教乐团。以笙、笛、管、唢呐、挠钹、小铰子、手锣、法鼓八种乐器,由八人吹奏而成。曲调有:《一字八班》、《五方吉诵》、《天子登殿》、《五大名山》、《万年青》等20多种。

石楼道乐早期的传承过程已无从考证,在教务隶属上石楼道教由北京白云观统管,到清朝后期,石楼道乐的传承主要是居住县城的弓、许、任三姓。其中弓怀招,男,1883年3月生,其子弓学长,生于1915年9月,孙子弓裕有生于1954年5月,三代人侧重于唢呐、管乐吹奏,是石楼道乐班子的台柱子。和弓家同时代的许礼宣,儿子许智念,孙子许金生一家人则侧重于诵经与打击乐器伴奏。任礼旺和他的儿子任智和、孙子任信武一家则侧重于吹笙奏乐。三姓同一业,代代相传承,在石楼近百年的历史长河里,不难发现他们的身影,演奏着独特、优美的石楼道乐。他们除了着重参与超度祭奠亡灵和庙观斋醮活动,逢年过节还与民间秧歌等同台献艺,精彩纷呈。

1958年,石楼道乐应邀参加了临汾地区的文化汇演,获得该次汇演活动的优秀奖;“文化大革命”中一度划为“四旧”被取缔;1979年开始再度登台亮相,重放异彩;2015年2月被评认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3月,弓裕有被吕梁市政府命名为《石楼度亡道乐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三、石楼道乐架构及规程

石楼道乐又称“八音会”,其架构主要由“道乐”、“诵经”、“道场”三部分构成。

(1) 道乐;

    乐器:笙、管子、唢呐(二王子、海笛子)、挠钹、小铰子、诵锣、法鼓、木鱼等。

道乐工尺谱:合、四、乙、上、尺、工、凡、合。

对应简谱:1、2、3、4、5、6、7、1。

词牌曲谱分类:(后附)

(2) 道场程序

道场是道士举行道教礼仪的场所,其规程因场合与用途的不同而不同,最为繁杂的是殡葬礼仪、超度亡人的道场,耗时需三昼两夜,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即在法事开始前先要设立堂窑,做好纸扎,灵牌,灯路旗,手幡子,桥衣,立方杆,方杆四周要悬挂的调子(与对联相仿)上书八方天尊。做灵牌要先做一个白面大馒头,剪纸罩罩在灵牌上,灵牌纸罩上要剪成伞状顶、阁楼花,牌上书写亡人姓名,亡妻某氏。由家中长子端上灵牌,点香受供。

第二步是起经训堂;诵念功德经,在灵前安灵超度亡人。

第三步是立杆挂方;堂窑起经,先进行挂方,也就是用十九根竹竿按八卦方位栽成,杆杆用细绳相连,绳上悬挂调子。念经的人手上拿着剪纸做的手幡则进行安灵超度。所谓挂方就是栽方杆,其中有主方杆八卦封顶,标写“十方地狱”,“各方天尊”。次方杆(较低)分东、南、西、北、中五方神尊。

第四步是请佛;立好方杆后开始请佛,意在请来天神菩萨保佑本次超度活动圆满完成。请佛先在庙上念观音经,孝子们头顶白布跪请。

第五步是放照;请佛返回来时在十字路口“放照”。有红枣、核桃、柿饼、新针线、铜钱七枚、麦麸等祭品,主要祭奠三神五道将军(俗称拦路神),以防在超度过程中平添事端。

第六步是送忏;在世的晚辈、亲戚、亲人表达亡人在世时自己尽孝不够,对此表示忏悔,并祝亡人一路走好。其间忏悔者要献上贡献和黄白信钱等。

第七步是破地狱;意在打开地狱之门,请已经过世的先辈亡人全部来此灵堂里享用净水贡品,接受香火。

第八步是绕桥;过桥,意在帮助亡人能顺利通过奈何桥。过桥时,要用木板先搭建象征性的桥,桥栏上写上“奈何桥”字样。桥两栏贴挂细工贴纸,一边是“砖包城”,一边是“富贵不断头”。桥头四面还要挂剪纸灯笼。

第九步是绕灵;意在为亡人梳洗净面,穿新衣。视合葬如新婚,辞世送行,事先把纸活、花圈等全摆开,孝子们全体跟上乐队,扭秧歌般翩翩起舞,大家端着脸盆,拿着木梳、镜子、毛巾等象征性地在灵牌上作梳洗动作。

第十步是发食;意在向所有前来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神鬼与人发放食品。所用食品是用白面蒸成三角形状的小馍,三十六个放一盘,共放三盘,一百零八个。念完经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可抢食。相传此小馍带有神意,吃了可保平安,尤其小孩子,吃了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第十一步是第三天早上七点前送灵出殡。

(3) 殡葬经文

诵经是道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有“无经不成道场”之说。诵经并非简单的朗诵,准确的应该是叫唱经。因为诵经不但要有节奏,还要讲究韵律,高手诵经抑扬顿挫, 曲调优美。

图片

石楼殡葬道场中念诵的经文,按照功用次序主要分为:

(1)功德经文

诵经功德,不可思议,诸天诸地专灵齐,皇王寿天齐,大道慈悲,王化落云西。

阎罗天子最心平,十殿阎君不容情,四相公卿依正法,六曹案下照分明,善者送上金桥路,恶者超出奈何中,凭此道场功德力,荐拔亡魂早超升,虚皇三宝降临来,冥府十王降临来,道场一切神祗降临来。

八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绑魅,保命护身,智慧明镜,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散影。丹诛口神,吐威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怯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冶,道炁常存。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明,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身形.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狱读真宫,土地祗灵,左社右稷,不得忘警,回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备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天地自然,伟气分散,洞中玄虚,晃郎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绑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吾诵一遍,怯鬼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速首,侍卫我玄,雄伟消散,道气常存。道由心息,心假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西,仙排临轩,令臣广告,径达九天。天地之宗,万炁根本,广修万却,澄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复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散胆,精怪忘形,内有辟雳,雷神隐名,洞慧交散,五炁腾腾,金光速现,复护真人。玄转太虚,浩却之初,乍遐乍耳,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依伏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无始下降,真文诞府,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可能自全,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虚无自然,太罗三清,四帝二后,六玉高真,无上洞演,三味伏魔,上上天尊。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昊天至尊,金却玉皇上帝,承天效法,后土皇灵地气.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三皇圣祖,十大名医真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南无大慈大悲救苦真人,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百六十应感天尊。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东极清宫太乙救苦真人,冥府十王慈人累却真君,三曹六部牛头马面鬼王。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祖师万法教主玄天人为上帝,金却化身,荡魔天尊,敕对护国伏魔大帝,上上天尊。

诵经功德,众神回向。因经追荐 氏门中先远三代五服宗亲,附荐边方界内有无二主十类孤魂等众。

(2)安灵经文

闻经听法,早升天界。道洋海会,阎罗消灾,金童玉女两边排,祥话扶进斋,赐福消灾,诸神降临来.孤魂独自卧荒郊,郊又新郊,满堂儿女绕周遭,上辈烦恼。

头一日来到鬼门关,又不见儿女并家乡,两泪汪汪。

第二日来到火油山,又不见日月并三关,眼泪汪汪。

第三日来到望乡台,才知道无常到来。满门家眷不相会,小鬼又来催,姐姐妹妹来酸澤,再不回来。叹亡灵,生也空,死也空,生死不离六道轮回中,灵前奠下茶供纪间酒,出到南柯一梦中..

浪淘沙

一奠酒,酒初斟,奠祭亡灵,满堂儿女痛伤情祖宗,先亡来赴会,孝眷除尘。昨日荒郊野外,白骨交加,无言无语卧黄沙,每日风吹雨洒,可在生时,堆金集玉,死亡后不享荣华,三寸气断咬银牙,难免西厢月下,只见壶中有酒,炉内灰香。孝眷举杯,斟酒二奠。

浪淘沙

二奠酒,祭亡灵,含泪烧香,儿女们哭得泪汪汪。魂魄渺渺归地府,独自牺惶。

酒斟三杯满流下,孝眷哀哀泪如麻,先敬三杯离别酒,黄泉路上宿谁家,登纸护,面东花修尽了然也无差,神仙起首朝天去,遥望蟠桃王母家,只见壶中有酒,炉内焚香,孝眷举杯,圆满三奠。

浪淘沙

三奠酒,想形容,不见踪影,荣华富贵一场空,要想见时难相见,梦里相逢.

(3)挂方经文

千林树下紫云开,总有黄金七宝台,遥见天尊说法处,直需岁务报皇来,虚皇三宝降临来,守幡使者降临来,三界四直降临来,本县城隍土地降临来,道场一切神祗降临来,降临来,十方尊来临法会。

盖文王三天府九地,庙汉虚无群四海,差八方神圣未差,记栽船儿不退,乃亲苦依南通,功为三界,四直功曹使者,成在观见,今有三界铁对堂玄念,混元一炁,其中生二三在内,四仙五行相随,六要七真八封九宫离,十杆为天阴阳辟配,拜三清,再拜五祖并七真,拜明山洞府仙神,再拜左右龙虎经,保佑门徒修真养性。

(4)请佛经文:

观音大士,道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弘深,苦海渡众生,救苦观音无处不显圣。

广法弘誓大愿行,渡尽阳间世上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虚皇三宝降临来,冥府十王降临来,救苦观音降临来,满庙一切神祗降临来。

赞吕祖,普化尊,玉清公化现真身,受罢九天祭真灵,如义钩放大光明,霹雳一声震乾坤,普天下尽得知闻,三百六十应感天,皈命里保佑安宁,雷声普化大天尊,大慈大悲免了亡灵罪。

(5)放照经文

青牛西去复东来,尹喜堂前设大斋,留下五千念道德,今日今时放照来,虚皇三宝降临来,冥府十王降临来,山神五道将军降临来,道场一切神祗降临来。

赞三教,起根由,行教法同立乾坤,夫子仁义礼智信,李老君也有五音金木水火土相随,释迦佛也有直明,生死病老苦难存,十五字以计流行,混元一炁大天尊。

报天地盖济恩,报日月照临之恩,三报皇王水土恩,报父母养育之恩,四恩三有恩难报,请道众奉送真经,香花供养谢神灵,皈命礼保佑安宁,报化圆满大天尊。

(6)破地狱经文

救苦真人大慈悲,渡群述,甘露澄清似大海,广济无边魂。二大真人愿弘深,渡群生,掌上明珠光灿烂,照破铁围閩城。十方天尊降临来,法筵开,召请孤魂来受斋,礼拜上莲台。

破狱功安德:

破狱功德,众神回向,虚无自然,太罗三清,四帝二后,六玉高真,无上动演,三昧伏魔上上天尊。着破狱功德,众神回向,昊天至尊,金却玉皇上帝,承天效法,后土皇灵地祗。看经店破狱功德,众神回向(和诵经功德相同)

(7)赞宣言经文

赞宣言,万教主,生天生地,混沌初,显太虚,未有乾坤。元皇一体真常,无明晚夜,布十方,生万物养育群生。安星斗,定日月,阴阳造化,立三皇,掌人伦,旦古初分。五帝师,尝百草千生万死,见周帅,弃官职,俱驾青云。李老君,过函关,化符成道,救苦尊,度亡灵早上南宫。

(8)过桥经文

入山修行数千年,练成洞府一神仙,九重天上我有份,蓬莱三岛我为仙,人间善恶盟心事,举目遥观知根源,天堂地狱分差别,慈尊召我出洞天,把桥大士桥上坐,桥梁使者十方尊。稽首皈依道,道在玉京山,玉京山上放毫光,常演教,常演法,演渡亡魂。

(9)讲句子经文

吾乃太上门下尹喜真人是也,只因函谷关前,幸遇太上老子,渡我从此受教,清净身心而弘大愿,存我者自渡渡他,只因众生愚昧每日,贪恋尘缘,不悟本来面目驰逐者,五欲七情六根三业,心迷于业网之中,意入于恩爱这下,方有天堂地狱,善恶相逢,存善者,即信礼三宝,看经向善,谨守三皈五戒,不犯那律吏肃条,答报天地孝养父母,慈爱仁心,尊敬长者,不犯那王法所拘,不惹那官刑所系,不染灾厄所生,不经枷锁锁绑,这就是天堂境界,自在逍遥,从恶者,即诽谤三宝,欺天恨地,咒诅三官,骂风呵雨,上不报皇王水土,下不思父母养育,不孝不悌,资生恶业,大秤小斗,瞒心昧己,种种罪咎,难分难诉,这便是九幽地狱,三涂五苦,若人敬信者,过金桥银桥,违犯者渡奈何苦愁。善恶二字喻深喻远,难以尽言来至奈何,见两行地狱,且将地狱恶苦愁赞叹一遍。

(10)叹地狱经文

叹地狱,不可闻,黑洞洞,昼夜不明,风雷铜柱铁碎心,到火医无处安身。

屠割金刚实难行,游刀山剑树排空,推捣碨磨, 灌溶铜,见地狱才是伤情.(共八条)

(11)过桥经文

好一座金桥,难画最怕的奈何里刹牙,金梁玉柱甚堪夸,俨然玉砌天生下,祥光万道,瑞气交加,过金桥别了阳间话。丰都城幽深又远,到此处不觉心寒,寒风飘飘,透幽关,冷气侵入难分辨,刀山戟戟,黑雾漫漫,劝世人早把经来念。(共10条)

(12)上金桥经文

上金桥,行数步,把桥大十来挡住,他问你阳间作何事,有什么功德为凭证。唤曹官,查看簿,作善功德无其数,儿女们家中修道场,亡灵才把金桥过.(共五条)

(13)绕灵经文

兰堂今有一盆水,洗涤黄泉万古尘,亡灵沐浴身心体,紧束衣冠拜慈尊,道放同音随声应和者。

浪淘沙

净水在岔中,沐浴亡灵,能除尘垢洗膻腥,沐浴亡灵身心体,净面朝真。手巾供壹方,摆列堂 前,当斋亡灵赴道场,孝眷普充青华会,拔度先亡。梳子整容妆,不比寻常,巧匠修来奉先亡,扶助亡灵梳头面,朝礼慈颜。批挵按阴阳,奉在灵堂,梳头洗脸换衣衫,妆台对面重梳洗,一片明光.古镜圆上圆,普照容颜,惟愿亡灵赴道场,亡灵从此成道果,早得升天.(绕灵三次)

(14)放施食经文

十方救苦放祥光,照破铜城铁壁墙,亡者随光玄转动,出离幽冥赴道场。

孤魂飘荡几春秋,暴露形骸骨未收,极在三元无记时,时分八杨少追修,魂如柳发随风舞,别是桃花出水流,今霄于是能开渡,成此朝泊赴赢洲。赴赢洲十方尊。

(15)五方及在经文

天上天下道卫中,天下道卫中,暗暗保主宗,十方世界,世界安义魂,义魂放光明,暗暗保祖宗。

(16)礼三宝经文:

光明沐浴添人香,道宝明无量,陈赞言,寒光西去化符王,朝里渡亡魂,塔化在人天上。东方世界慈悲主,青林始老来救苦,为愿慈悲主,降福宾记苦,崔家户,接引亡灵生金苦。

(17)大赞经文

赞世间,苦众生,每日间作事贪尘,酒色财气不争离,为儿女枉劳心机。有财有物有金银,下常头一场之空, 六道轮回早转生,跳出地狱之门。赞孝眷也你听言,把亡灵停在床上,朱灯一盏,照头边进院门挂上纸钱。儿女们哭得肝肠断,千呼也万唤无言,明早送在野荒前,何日里再不相见。赞亡灵,见阎君,牛头鬼鬼使忙忙,六曹判官在两边,问亡灵做何缘因,亡灵闭口无言说,在生时勾去生魂,推捣碨磨安排定,专等那阳间不善之人,太乙救苦大天尊。

(18)送灵经文

因经追荐某氏门中先远三代五服宗亲,边方界内有无二主十类孤魂等众。

四、石楼道乐的艺术特色

石楼道乐以唢呐和笙管为主,挠钹、锣鼓为辅的交响乐曲,其中唢呐高亢激昂的音效,或高或低,时而振奋人心,时而低沉哀婉,如泣如诉,具有十分强烈的煽情效应。笙管乐器则清幽古雅,抑扬顿挫。挠钹、铰子、手锣法鼓则勾梁挑缝巧妙点击伴奏。每当八音法会响起,道乐如天宫韶乐般悠悠飘来,清雅悠远,不绝如缕,让人听了空灵宁静、飘飘欲仙。尤其丧葬度醮仪式上,石楼道乐有种格外的灵异感,逝者仿佛随着优雅的乐曲袅袅升入天堂,生者悲切的心情有如高山流水般空灵通透,听着无不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石楼道乐是弓、许、任三姓几代人创新传承的古乐,是石楼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村社农户丧葬超度,祭祀庙会、司仪庆典,都会邀请石楼道乐班子到场助兴。

由于石楼道乐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谱(即:合、四、乙、上、尺、工、凡、合)。工尺普记谱只能记载音乐旋律的音高位置,至于节奏强弱时值的划分和标记则没有确定,石楼道乐的教学是口口相传,师傅言传身教。所以石楼道乐传承一直就在弓、许、任三姓中以家族嫡系世代相传,组合演奏缺一不可。因为家家有绝招,人人有绝活,只有合作演奏才能将石楼道乐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

石楼道乐的另一特点是唢呐的运用,这在道乐中是很少见的。许多道乐中是以笙为统领,叫“点笙”,而石楼道乐则是以唢呐为统领,其声调可高可低,高时声震屋瓦、直上云霄,低时九曲回转,催人泪下。所以唢呐就在石楼道乐中承担起了统领指挥的作用,每当曲子变换,调子需要起、承、转、合、都由唢呐率先做出提示、确保了乐队演奏整齐、有序。

五、石楼道乐的传承面临的危机

石楼道乐传承千余年,一路坎坷发展到今天,前景并不可观。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现代民间歌舞乐队的冲击过大过狂,挤垮了石楼道乐的市场。近年来,民间乐队雨后春笋般涌现,彩衣男女热歌艳舞、哗众取宠、争人眼球,抢占了石楼道乐的市场。

二、道乐有局限性。道乐虽好却只能在一些丧葬、殡仪、庙观、斋醮等活动中出场,不宜从事喜庆活动。

三、道乐意理过时。道乐传统的教义意理是降妖除魔,消灾免难,祈福求安,超度亡灵。然而随着科学的普及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果报应观念已日趋淡化,许多人都急功近利,只顾今生,不信来世,更不相信念几句经文就可以逢凶化吉。所以丧葬礼仪渐渐不用道乐。

四、道乐传承后继无人,由于道乐市场不断萎缩,从业人员无法以此为生,以致旧人渐老,新人拒学。道乐传承出现断层,甚至后继无人。

五、地方政府部门对传统文化保护不够重视,道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政府部门应该多加重视,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而不应任其在民间自生自灭。时至今日石楼道乐只有70多岁的弓裕有老人的苦苦坚守,自己搜集,雇人整理,自费申报成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总之,石楼道乐正走在传承千年后的奈何桥上,如果政府部门再不采取措施,改革创新,加以保护,这朵石楼传统文化的奇葩,必将湮没于浩瀚的历史烟尘中。

备注:本文道乐乐谱、资料均由石楼道乐传承人弓裕有提供

附:石楼道乐乐谱(略)

图片

     作者简介:晋晓鹏,山西省石楼县小蒜镇晋家岔村人。1960年生,中师学历。于1976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从事中小学教育14年。后调入县农业部门工作,历仼县农牧局纪检组长、副局长,农委副主任,新农办主任,农委党支书记等职。是吕梁市和石楼县作家协会会員;山西省影视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其小说、散文、诗歌、微电影剧作作品曾分别在《京西文学》《山西晚报》《山西都市报》《吕梁文学》《吕梁日报》《石州文艺》《文学百花苑》等刊物发表。其中小说《风干的兰花花》获文学百花苑优秀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