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没想到最后害了我。” 杭州王奶奶(化名)今年73岁了,自从十几年前查出高血压、高血脂等毛病后,她就格外重视自己的饮食,平时很少吃肉,以素食为主,有时连晚饭都不吃,美其名曰“清淡有益,过午不食”。 上个月,王奶奶公园散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导致股骨、椎骨等多处骨折。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王奶奶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严重缺乏蛋白质,需要恢复很长一段时间。 医生表示,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都谈“肉”色变,担心吃肉会加重病情,于是经常吃素,不沾荤腥。这样做看似很健康,但对肠胃的伤害很大,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 一、骨科住院患者,一般营养不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做过一次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发现,有40%~50%的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2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患者身体受伤,出现应激代谢变化,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在术前无法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生病就要多喝汤、多喝粥,肉蛋奶等“发物”要少吃,最终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病情恢复。 在骨科,经常看到家属端了一碗又一碗骨头汤给患者喝,试图以形补形。他们不知道的是:骨头汤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真的没有营养。 骨头汤的营养成分不在汤里,大部分在肉上,只喝汤不吃肉,根本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水里只有约10%的维生素C、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剩余的90%依然保留在肉中。 更何况,骨头汤里含有较高的嘌呤,喝多了会让尿酸升高,得不偿失。 二、柳叶刀:每5名中国人,就有1人死于吃错饭 吃饭居然会吃“死”人?没错,《柳叶刀》的研究告诉我们:每5名中国人,就有1人死于饮食错误。 此前,《柳叶刀》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该项研究的追踪时间长达30年,得出许多颠覆认知的结论。 其中,我国因为饮食结构导致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居然远远高于美国!要知道,美国是著名的高油、高糖饮食国家,为何死亡数据比中国更“好看”?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研究发现,中国人最大的“饮食杀手”不是糖和脂肪,而是钠超标、杂粮太少和水果太少。 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有300万人死于高钠饮食,300万人死于杂粮摄入不足,200万人死于水果摄入不足。 具体来看,在中国,饮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均位于全球第一,其中,中国人每天摄入的钠远超出全球平均水平;每日水果摄入量没达到“及格线”(100g),离最佳推荐量250g更是望尘莫及;每天杂粮的摄入量也在及格线以下。 三、正确吃法,教给你 那么,怎么吃饭才不会出错,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呢?我们从三方面来看。 1、如何吃盐? “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然而,吃太多的盐会损害身体健康,诱发高血压、骨质疏松,甚至胃癌等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盐应控制在6g以下。 对于不同人群,每日摄盐量有一定的差异: 1岁以下——尽量不吃盐和酱油、蚝油等调味品;高血压人群——每日摄盐量控制在3g以下;老年人——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g以下。 咸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隐形盐”,也要少吃。建议少吃加工食物,家中准备限盐勺,平时尽量少去外面吃饭,购买食物时要查看配料表,尽量不食用含钠量较高的食物。 2、如何吃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成分等,对于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应每天摄入200-400g水果。 有些人误以为水果含糖量高,担心得糖尿病,所以干脆不吃水果。事实上,糖尿病人也要适量吃水果。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适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控制摄入量,对身体有好处。 怎么吃水果才健康? ·每天保证吃1~2个水果,最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 ·时间可以选择在午饭后或晚饭前; ·要吃新鲜的水果,已腐烂的水果要扔掉; ·果汁、果酱、干果等水果制品不能替代新鲜水果,应少吃; ·水果不是蔬菜,更不是主食,不能用水果替代正餐或蔬菜。 3、如何吃粗粮? 研究表明,适当摄入粗粮可以降低死亡率,预防癌症,改善睡眠,保护心血管。但粗粮不能盲目吃,生活中我们要警惕一些“伪粗粮”,比如部分全麦面包、麦片、杂粮饼干、杂粮馒头和熬煮时间过长的粗粮粥等,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如真正的粗粮,还可能增加热量。 真正的粗粮是燕麦、高粱、小米、玉米等未经精细化加工的谷物。 此外,吃粗粮要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应每日摄入粗粮50~100g。在食用粗粮时要多喝水,不要长期吃同一种粗粮,而要不同粗粮换着吃。 当然,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变着花样烹煮粗粮,使粗粮吃起来更美味。 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做到营养均衡,多学习科学知识,避免陷入误区,才能养好身体,降低生病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