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去山里拜访隐士,一句“想消痛风先治脾胃”争论不休,临床用了15年,我才明白:世上的饭桶确实太多! 我家里历代行医,父亲有一位挚友,也是中医者,两人贫贱之交,在各自领域都有擅长,经常讨论学术。 因为家里的变故,他带着媳妇到村里山上居住,种着一亩三分地,终年不出山。我父亲隔三差五跑到山上叙旧,虽很向往这样的生活,但心不在此便只能望而观之。 15年前,回乡看望父母,便上山拜访了他,一开始只是叙叙旧,后来看到一本“痹症”的书,我便咨询。 “您现在整日和医书为伴,生活甚是快活” 他笑呵呵地说:你还调侃起我了。 随手拿起一旁的痹症书说:我近日研究出一个新知识点,“想消痛风先治脾胃”。 我听后一皱眉头:您怕是在山里待久了吧,痛风怎么能和脾胃有关系,不可不可。 我们一来二去的争论不休,时间很快过去了。 回来后仔细思考他说的话,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于是应用到临床上,这一用就是15年,对此方子更是爱不释手。 回看这张方:春、砂仁、豆蔻仁、王不留行、杏仁、海蜇、元胡、红花。 把胃养好,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健胃和则气血津液正化有道、五脏六腑充盈强盛,身健力壮自然百病不得,痛风发病也不例外。 脾能生化,疏通血液,还可运输津液,从而濡养肢体;脾弱虚气虚乏源,津液输布失常,此时容易化为痰湿,造成堵塞。 痛风多发于四肢远端关节,其好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缘赤白肉际处,该部位正是足太阴脾经大都穴之处。 此时脾虚经络运行不利,病邪留滞而发病,痛风也就不请自来。 造成痛风的外在因素有二: 1、很多人爱吃海鲜,辛辣,喝酒,吃肉,饮食一点不正常,久而久之脾的负担越来越重。 2、经常在寒湿的环境中,或者经常干活的人,本来体内就有痰湿和淤血,又加重了关节,四肢的运化,疼痛便会加重。 能发展成痛风也算好了,还有些人堵塞在脑中,轻的是耳鸣脑鸣,重的可能是脑梗,脑出血了。 药方健脾益气,健脾益气、行气化痰、祛风除湿。 1、健脾和胃——春、砂仁、豆蔻仁 三味药材作用在脾,能行气补血,帮助脾胃恢复运行,运化津液,疏通血液。脾胃之气得到补益,阳气得到振发,血脉得到畅通,脾胃上的大毛病解决了。 2、行气化痰——王不留行、杏仁、海蜇 “痰结在中,津耗气阻”。痰一消,痛就消。因此我上面三味主要走的是行为,化痰之路,保证气血的顺畅运行。 其实也作用于胃,只有前三味药发挥了药性,此时才能继续前行。 3、活血化瘀——元胡、红花 元胡既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还可以清气分热,使得气机通畅,利于肿胀的恢复。红花活血止痛,兼顾凉血,以防久瘀化热,也有镇痛的功效。 我不由得想起了朱鹤亭老师曾经怒斥西医的一句话:你们统统都是饭桶! 是啊!世上饭桶太多,痛风只知喝降酸药,用夹板固定,或用秋水仙碱激素性药物,不但缓解不了,还会对肠胃黏膜造成刺激,都是些治标的没用方法。 如今的我已经62岁,家里人从劝我退休,到如今劝我多休息休息,因为他们知道我这个倔老头,退休是不可能的事。 中医与我而言不再是职业,而是千千万患者休息的港湾,最后的救命稻草,我不敢倒下,因为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