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之谜:“闹洞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何会流传至今?

 书鸿生 2021-11-21

宋朝汪洙《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闹洞房”又称“吵房”,是说男女结婚当晚,亲朋好友汇聚新房嬉闹,想方设法的恭贺一对新人喜结良缘。

发展至今更是花样繁多,热闹非凡,民间更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实际,“闹洞房”由来已久,那么这一传统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为何能流传至今呢?

据《汉书》所言,新婚之夜,古人常会趴在新房窗下,窃听新婚夫妇在房内的言行和举动,并以此取乐,这是“闹洞房”最早的记载。

另有种说法,“闹洞房”最早起源于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太子丹为刺杀秦始皇,于宫内养了很多侠客。

为了让这些人拼死为他效命,太子丹拿出大量财帛供他们吃喝玩乐,甚至令宫女轮流侍寝,有些侠客就算当面调戏他的姬妾,他也毫不在意。

渐渐,这种轻薄行为传到民间,带动民众也纷纷效仿,并以此为乐,甚至在结婚时,也会默许佳宾公然调戏新娘。

由此,这种习惯等传到汉代,趴窗取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件趣事,据说汉朝一家富户娶儿媳妇,当天宾客盈门,新郎忙于在外打招呼,只留新娘一人独坐新房。

这时,公公入内取东西,偶然瞥见新娘子艳丽动人,不禁心痒难耐,暗想,反正儿媳妇一人独处,我何不趁机先来调戏她一番。

于是,这位好色公公便凑到新媳妇的面前,搭讪问道:“你今年多大啦?”,新娘子含羞回答:“今年十八岁。”公公接着问:“你家父母都多大岁数了?”

实际,新娘子此时认出了公公,也明白他的用意,便继续回答:“十八岁。”公公有些惊诧,再问她:“那你的兄弟今年几岁?”新娘子依旧回答:“十八岁。”

公公更加吃惊,便直接道:“你这媳妇莫非昏头了吗?哪有一家人全都十八岁的道理?”

新娘子抬起头说:“公公呀,不是儿媳妇昏头,在俺家里,都是不分大小的。”

公公这才明白儿媳妇的话外之音,不禁羞得满面通红,连忙起身离开。

这事被收录在《诸暨县故事卷》中,当时人们不分长幼去围观新过门的小媳妇,被称为“看新妇”,为了化解那位公公的尴尬,后来就被传成“闹洞房三日不分大小”话头。

故事虽小,却为我们探索古人闹洞房提供了一条特别有趣的线索,同时也为那个美丽善良,聪慧机敏的新娘子拍案叫绝。

那么,“闹洞房”这一习俗究竟好是不好呢?

自古以来,对这一说法是褒贬不一,然普通百姓却始终乐此不疲。

就算到了宋朝,受程朱理学的主导思想,朝廷提倡规范婚姻礼制,坚决反对“闹洞房”,但终究还是民意难违,闹新房取乐讨喜的习俗反而更加普遍流传开去。

实际,“闹洞房”在封建社会确实有利有弊。

新婚是男女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家庭组合的开始,从新人的心理层面讲,那是越喜庆越好,从长辈心愿来说,也是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四方亲戚朋友汇聚一堂,把酒言欢,小孩放着鞭炮、吃着喜糖,到处乱跑,要的就是一个“吵吵发发”的感觉,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祝福。

可是“闹洞房”有“不分大小,越闹越喜”之说,往往就会因人为过分而发生很多的不愉快,末了,祝福的愿望没有达成,亲朋好友还会闹成“仇人”。

还说汉朝,当时闹洞房分“文闹”和“武闹”之说,从字面意义上讲,“文闹”就是找来亲戚朋友中能说会道,善会逗乐的人,他们当晚来到新人的房间后,利用屋内各种用具嫁妆,或唱或吟诵一些吉利好笑的歌谣,来逗笑所有人。

这样的歌谣或顺口溜十分喜庆,都是希望小夫妻白头恩爱、早生贵子等祝语,有很多的随意性,不少佳作还被人们记录下来,收入民间的文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看一看。

可“武闹”就令人有些讨厌了,须知闹洞房大多都是年轻人,一般刚吃过喜酒,头脑一发热,做事就会不分轻重,轻则动手动脚,重则损坏屋内物品,有时还做出盗取婚房物品,过于失礼的举动,更甚者还会闹出人命官司来。

话说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新媳妇,洞房花烛夜,朋友张妙喝完酒耍酒疯,闹洞房时,他捆上新郎杜士,鞭打其二十多下,最终导致杜士身死。

杜家报官后,县令鲍昱竟判决:“此乃一次酒后意外事件,张妙原无害人之心,按理不该死罪。”张妙给当堂释放了。(摘自汉应劭《风俗通》)

结果,新郎白白丧命,新娘刚一过门便守寡,而婚闹恶徒张妙却逍遥法外,事情传出,百姓多有愤愤不平者,然县官嘴大,又能如何呢?

似这样例子历朝也都有发生,到了明朝,很多婚闹几乎达到变态的情形。

学者杨慎曾在《丹铅杂录·戏妇》说:“一群男子闹洞房,有些人将新郎藏匿,剩下的人便去调戏新娘,甚至掀开新娘嫁衣,以针刺其皮肉,还脱下新娘的鞋子,集体观赏她的三寸金莲,令新婚夫妇遭受了莫大的羞辱,却也敢怒而不敢言。

综上所述,“闹洞房”习俗的确为夫妻新婚增添了莫大的光彩,却也暗藏一些难以接受的不良陋俗,关键还是婚闹者一定要把好尺度,莫将人家的好事变成了坏事。

中国人很重视婚礼,从汉代起,一辈辈先人在结婚时,就自然形成“闹洞房”的习惯。

人们觉得新婚宾客盈门,来人越多越好,参与婚闹越喜庆,今后的小日子就会过得更加富足。

反之,若是娶妻无人前来婚闹,人们会觉得这家人吝啬无情,没有人缘,被周围人所瞧不起。由此时间一长,“闹洞房”这一古老习俗流传至今。

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