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心和有心

 亿缕阳光 2021-11-21

图片

一位青年人,途中看见一个小孩在池边玩耍,突然落水,情况万分危急,青年人便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救出了儿童。当时,这位青年事先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只是一心救命。这种心理与行为是纯善的,毫无私心的。但事后,他想到被救者家属应给与酬谢,并希望众人知道他见义勇为的善行。殊不知,这时他已经由毫无自私的纯善行为,降为有施恩求报之庸俗品格了。

先生称他开始那种纯善心理为“先天心”,后来有施恩求报的心理为“后天心”。前者可称“无心”,后者便是“有心”(私心)了。

做好事的人,从他心理活动来看,可分为几个不同层次:

有的人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众人的好评,取得荣誉或个人利益。如果得不到时,就后悔,以为当初不该做那种好事。这是善行的最低层次者

有的人做了好事,虽然也希望取得人们的赞誉,但没得到时并不后悔,这种人属于中层次

有的人做了好事并没有求好名与报酬的想法,只是做对于众人有益的事,感到心安理得,这是“为善最乐”者,属于高层次

至于那种虽然做了好事,而自己并未感到是在做好事,而以为是分内所当为,这纯属“无心”的为善,乃是最高层次

对他来说,什么荣辱得失,都不足以牵动他的心,因为他已达到“无心”了。先生说,“志界无说”,正是此境界。

图片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说,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才有德。他的德是无心的流露,一任自然,是没有表现在形式上的德。

佛家讲“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首先,不要有我做布施的心;其次,不要存有一个受施者的心;第三,所布施的东西,不论是金钱或物质,心里不要有这个相。是谓三轮体空。这便是“无心”布施,是毫无杂质的纯善,已达到道心的最高层次。

道心源于天性。道心与人心之间,是消长进退的关系。并不是人心死掉了道心才生,而是谁统率谁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心为主,私欲泛滥时,则道心消退,必然出现损人利己,以私害公的不道德行为。这是人心占了上风,道心不得抬头的结果。

反之,如果道心当家做主,则人心自然消退。在行为上,必然表现为公字当头,舍己为人的道德风格。所以道心与人心的彼此消长进退,决定每个人的生命性质。

古人有一诗,对“心”字的巨大作用说得非常好:“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他。”说明心在人的整个生命中,其意义是何等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