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外在称之形,元素外貌、姿态、结构等特征均含有形的意味。它与物体的形状不同,形状仅指物体在空间所占的轮廓,而形或形态,乃为一切要素统一后的综合体,是视觉语言的根本。从形的类别上大体可分为: ①人为形,人类为了生存和适应外界环境,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人为创造的形态,如汽车、建筑、器物等。 ②自然形,指自然中固有的可见形态,都可称之为自然形。(包括生物中所有的动、植物以及无机物) ③几何形,是属纯粹的和理性的、一般是运用工具描绘的形。视觉上具有明确的时代美感。 ④有机形,在抽象形之中仍然保留着某些自然形态的物征,因而它不但是曲线的圆滑的;也是单纯的,合理的,带有美感的。 ⑤偶然形,是指我们意识不到,而是偶然形成的。 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离,形与形之间有一定距离、不接触。 2.接触,形与形之间的边缘相切。形成新的形状,比单纯的基本形状要丰富、复杂。 3.覆盖,形覆盖在另一表之上,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彼此交叠,交叠的部分产生新形,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联合,形与形相互形成较大的新形。 6.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覆盖的部分被减掉。 7.重合,两形交叠,交叠的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 骨格 骨格是形状在画面上有秩序的编排规律,如一根无形的线,把零散的视觉符号、形状、色彩、肌理等串连起来。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骨格分规律骨格、作用性骨格。 ①规律性骨格,有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②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以固定的空间、基本形可以在骨格单位内自由变化,位置、方向、甚至越出骨格线、但超越的部分将被骨格线切割。 空间 在平面构成中所谈到的空间,是指二维空间的表现,巧妙地运用透视原理,把视平线、视角、灭点作特殊处理,加可以设计出别致的空间关系。主要方法如下: ①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近大远小的视觉经验反映在画面上也是如此、大小的反差越大,空间中前后的距离感就越。 ②利用重叠表现空间感,当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会有前后,上下的空间感。 ③利用阴影表现空间,阻影明暗的出现使物体具有立体感,阴影还能表现物体的凹凸感。 ④利用倾侧效果表现空间,倾侧的变化是物体在空间旋转的结果、所以倾侧给人以空间感。 ⑤色彩变化表现空间,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冷色远离暖色前进 ⑥利用平行线方向的改变,来表现立体感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会产生立体的幻象。 ⑦肌理变化改变空间感,粗糙的表面使人感到接近,细致的表面感到远离。 ⑧矛盾空间,所谓矛盾空间是指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只能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可以显现了。矛盾图形是图底反转矛盾的一种延伸,同时与错觉是具有共通性的。 任何物体表面的纹理变化形成各种肌理,如细密、粗糙光滑、软硬、干湿等。视觉肌理的表现方法很多,如拓印、喷洒、渍染、熏灸刮擦、拼贴、编织等手法,能创造出极为丰富的肌理效果。 对比是重要的形式法则,将相对的要素配列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二者抗拒的紧张状态,称为对比。我们在构成中常用大小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疏密对比、宾主对比、正负对比、动静对比、曲直对比、显隐对比等手法。在处理对比关系时要注意整体统一效果,其次掌握好对比的强度、以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编辑:媒体融合部 审核:丁飞老师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