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终之前,刘伯温说: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预言果然成真

 崆峒樵隐 2021-11-22
桑榆鲜娱乐
关注作者 获得积分
2021-10-27 09:00

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刘伯温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刘伯温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不仅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还有着一身神鬼莫测的本领,更被后人说成是“小诸葛”。

有意思的是,关于刘伯温流传得最多的,并不是他和朱元璋建功立业的故事,而是他的一些民间传言,以及那些神秘的预言。

曾经,刘伯温在临死之前,做出了一个预言,他说:“我死后,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之后,这个预言果然成真了,让人不得不感慨他的能力之强。


奇才刘伯温

1311年,刘伯温出生在浙江,从小他百年非常的聪明,是当地远近有名的天才少年。后来,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刘伯温开始学习。

据悉,刘伯温学习的速度非常快,能够一目十行。12岁那年,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秀才,让同村的人羡慕不已。

14岁之后,刘伯温便进入了当地的“高等学府”,对于儒家经典,同班学子都很难读懂。然而,刘伯温却不同,他不仅能够倒背如流,还做到了融会贯通,就连老师对他都暗叹不已。

学完既定的课程之后,后来他还是从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闲暇之余,刘伯温还涉足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等,在这些“杂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公元1333年,二十二岁的刘伯温参加了元朝的科举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当时的进士。


奈何,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考中进士后的前两年,刘伯温一直赋闲在家。后来,虽然他被朝廷任用,担任一县的官员。

可是,刘伯温清廉高傲,不愿意与贪官同流合污,所以经常会遭到排挤。总的来说,元朝时期,刘伯温的仕途多坎坷,无奈之下,他便辞去了官职,在自己的家乡隐居。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温的这次隐居,也为后来遇见朱元璋埋下了伏笔。1360年,朱元璋攻占南京,刘伯温与他的故事便开始了。

与朱元璋的合作之路

当时,朱元璋攻占南京后,随即便向四周发动了扩张战争,实力达到了一个巅峰期。与此同时,他还听说了刘伯温的大名,希望得到这位“神人”的帮助。

经过再三的邀请,朱元璋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刘伯温,由此后者便出山了。话说,朱元璋的实力虽然很强,但却不是最强的。


彼时,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人称得上是“三分天下”。针对这一个局势,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一个方针:“避免两线作战,争取各个击破”。

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朱元璋先是稳住了张士诚,在鄱阳湖除掉了陈友谅。随后,又派遣一支大军,消灭了张士诚。

自此,天下尽归朱元璋所有,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建立了大明王朝。可以说,朱元璋创业的后期,刘伯温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直以来,“开国功臣”都是诸多帝王比较忌惮的,朱元璋更是如此。

在他的眼中,这些人能够帮助自己打天下,自然也能够帮助别人打天下。尤其是刘伯温,他那神鬼莫测的才华,让朱元璋非常的忌惮。


因此,在建国之后,其他功臣都是封侯封爵,而刘伯温却只获得了一个“诚意伯”的荣誉称号。另外,朱元璋给他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太史令”,基本没有什么实权。

为官期间,刘伯温公正廉洁,因此得罪了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当时,为了除掉刘伯温这个眼中钉,胡惟庸使尽了手段。

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但是让臣子们之间“狗咬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便是他的“驭下之道”。

就这样,在一次生病的时候,刘伯温遭到了毒手。据说,当时朱元璋派御医给刘伯温看病,但是胡惟庸等人却买通了御医,间接毒死了他。

当刘伯温发现这件事情后,他的身体早已经疼痛不堪、机能耗尽,死亡只是早晚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温在临死之前,却提出了两大预言,而且都实现了。


9代后必出奇才

刘伯温自知时日无多之后,他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刘琏、刘璟。随即,他对刘琏说到:“以后不要再学我这门学问”,并让他将一本书交给朱元璋。

与此同时,他又对自己的二儿子说了一番话,大致内容就是大明王朝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另外,他还预言:“胡惟庸不久后必死无疑,等到他死了,你再将这些话告诉朱元璋”。

说完这些话后,刘伯温还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要为自己的家族担心,因为在9代人之后,刘家必出奇才,到那个时候我们便能够崛起。

说完这些话后,刘伯温便去世了,而他的第一个很快就应验了。随后,两个儿子便按照他的意思做了,刘伯温的长孙还承袭了诚意伯。

只是,因为这个长孙因为其祖父、父亲的事情,对大明王朝有点失望,所以无心仕途,不久后便辞官回乡了,自此刘家没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也走过了一百多年,刘家也到了九世孙刘瑜的时代。刘瑜本身就非常的有才华,再加上有一些政治背景,所以被官员吴士伟推荐给了弘治皇帝。

就这样,刘瑜成为了处州卫指挥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地方军事长官。当然,刘瑜的发迹还是在嘉靖皇帝时期。

大致是在嘉靖十年的时候,刑部郎中李瑜以“刘伯温功高”为理由,提出他应当享受像中山王徐达一样的待遇。

经过皇帝与大臣的商量之后,嘉靖皇帝采纳了李瑜所言,不仅追封了刘伯温,还让刘瑜承袭了爵位,为第三代诚意伯。

从此之后,刘家便崛起了,而“诚意伯”这个爵位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刘伯温的第二个预言也应验了。


其实,关于刘伯温此人,他或许有着比肩诸葛亮一样的才华,但却不像传言所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民间的故事、传言,更多的是人们为了纪念、怀念这位大才,通过“艺术手段”所杜撰出来的。不过,从侧面来看,也能显示出刘伯温此人的不凡,毕竟艺术也是基于现实生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