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娱乐搞笑逐渐移出大众视线

 胡之杨 2021-11-22

曾几何时,

明星真是明星,

红遍全国,

热透小巷,
在大众眼里, 

他们是苍空的明星

发光发热,

神圣明净!

但近几年来,

他们似乎一夜爆冷,

逐步移出公众视线,

移出视线焦点,

甚至让人生厌。

明星的轰动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实力展现阶段,一个是浮躁漫天时代。在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些明星,例如演艺界的邓丽君、刘晓庆、李连杰以及中国港澳台的诸多明星;相声界的姜昆、马季以及老前辈侯宝林、马三立等,而在其后则发生了一个盲目追星时代。

浮躁年代分为演艺者本人的浮躁和大众浮躁。演绎者不讲艺德,不守信誉,不接地气, 耍大牌,摆架子,搞假唱,欺瞒观众,甚至存在拜金主义倾向,有的私生活混乱,趣味低级,有的还吸毒涉黄等等,在社会上树立了负面标杆。他们收入颇丰,一场演唱会下来收入上万甚至十几万,一部电影的片酬正常也得十几万。与前辈们相比,他们多了更炫的舞美设计、服装设计、海报设计、讨巧扮相以及有意无意的绯闻宣传与烘托,也就是说外在的刺激多了,触及灵魂少了,精雕细琢的作品没了。感官刺激的力量往往十分强大,甚至能直接左右人的神经判断。那个时代盛行“追星”,明星在台上唱歌,台下观众万人欢呼,呼其名,表仰慕,声嘶力竭,有的倾家荡产,不惜千里万里追逐明星,并因此得了抑郁症相恩病,有的听说明星结婚了或者有了男朋友便纵身跳楼成全追星冥梦。

当进入新的时代,当科学家、劳动者、大国工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浮躁的娱乐节目和浑身毛病的某些演艺者逐步生厌,并从视线焦点中移开。在这里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情就是袁老的去世。具有“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刷新水稻亩产记录,并不断将技术推广普及到全世界,解决了很多地区很多人的饥饿问题,同时提供了战略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的去世引起了海内外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群众更是卷起自发悼念的高潮,那场景、那热度显然超过了最热的娱乐明星,是对浮躁追星时代的一个碾压式战胜,这也人看到了希望,一个尊崇英雄的民族是决定前途无限光明的民族!是一个最终无法战胜的民族!

如果仔细观察分析,你会发现人们审美发生巨大变化,甚至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们越来越喜欢科学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喜欢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人。

他们发现,原来我们疯狂追逐的东西竟然是假的,我们也从未受益沾光,倒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保护了国家也从根本上保护了我们,那些华而不实、眼花缭乱、动感炫目的娱乐节目除了带来廉价的快乐和低级审美什么也给不了你,于是人们便逐渐排斥从视线中移开。

老前辈为什么作风扎实,勤勤恳恳,朴实敦厚,后来者却浮华、浮躁,作风潦草?

与时代有关,与命运有关,那时候演艺为了活命,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让群众认可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来钱,那时候唯一的途径就是练功夫、提水平。实际上当时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不但来自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有主顾的竞争,技艺不精,直接就被淘汰,少有翻盘的机会。为了占领一席之地,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非后来人所能比。他们训练作风十分严谨,每出一个段子或者演绎一个角色,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行调研。那时的师徒管理非常严格,是真正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他们的功夫异常扎实,高度契合生活,达到的高度难以企及,创作出很多经得起岁月检验、不可多得的杰作。

图片系转载网络,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章仅表个人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