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北牖|读袁宏道札记之三

 北牖居 2021-11-22

西方有谚曰“三代出贵族”,我们今天就从袁宏道的爷爷说起。

袁宏道的爷爷名叫袁大化,是公安县的大地主,他这一辈子做了最正确的事情就是结交了本县一个穷秀才龚大器。

龚大器贫苦出身,酷爱读书,在袁大化资助下高中进士,做过京官刑部主事、地方官河南布政使。后来响应耕夫召唤告老还乡。耕读传家,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子。二儿子龚仲敏,字惟学,举人出身,做了县令。三儿子龚仲庆,字惟长,就是春秀昨天说的人生五乐那个收信人,进士出身,做过福建道御史,藏书万卷。一门两个进士,一个举人,真是令人敬服。

受此影响,袁大化开始效法龚大器,在子弟中强调读书。儿子这辈里袁士瑜考上了秀才,学通儒释两家,印过文集。虽然没有功名,袁家总算是有了读书人了。

袁大化最有眼光的举动还没结束,他要和进士龚大器结成亲家,以耕夫先生的基因学说和柳五先生的家风家训学说为指导,向贵族目标阔步前进。

于是,三袁的父亲袁士瑜就娶了三袁的母亲龚氏为妻,于是就有了三袁。过程涉及闺阁私密不再赘述。

在三袁里的老大袁宗道14岁、老二袁宏道6岁、老三袁中道4岁那年,他们的母亲龚氏去世了。

家事不幸!

家风发力。

三兄弟饱尝年少年幼丧母之悲,却没尝过芦花代棉絮之苦。他们感受到的是姥姥疼、舅舅爱。姥姥赵氏疼爱三个外孙,给他们稚嫩的心灵留下了温暖的回忆;二舅悉心点化三兄弟读书作文;三舅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大外甥袁宗道同年参加乡试,双双中举,舅舅全湖北省第三,外甥全湖北省第八。娘家如此撑持护佑,龚氏在天之灵尽得安慰。

袁家居住在公安县30公里外的长安里长安村,大儿子中举后,袁士瑜把家搬到了县城里,在一个叫做斗湖堤的地方居住。仨儿子读书渐饱,开始成立诗文社,由老二袁宏道主持。父亲袁士瑜预先受到四百年后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精神的感染,也热心参与三个儿子的文学活动。

袁老大、袁老二读书长进很快,先后考中进士,在京城和公安县两地之间往还。三袁兄弟又在公安县成立南平社,社员六人中有四位进士,分别是姥爷龚大器、三舅龚仲庆和袁老大宗道、袁老二宏道,一位举人是二舅龚仲敏。姥爷龚大器当社长。这个姥爷很像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是个极其可爱的人物。一次社里组织沙洲采风没叫他,可能是考虑过江千尺浪之忧吧。哪曾想到众人刚登上小岛,还没捡上几块鹅卵石,就惊呼大江急流里一叶小舟上那个神采奕奕追上来的老头是谁呀,是老社长!老爷子当天玩得尽兴,第二天最早交上诗稿。老大袁宗道后来以诗为记“灯前历历蝇头字,箧里翩翩近体诗”,表达过对外公热心参与诗文社活动的敬爱之情。

习文作诗是他们袁、龚家族祖孙同修的事业,这样的家风如何不出人才。

北牖居行文至此,想起了自己的姥爷,想起了煤油灯下火炕上津津乐道庄农杂字,如数家珍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的姥爷,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