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盘 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青铜器兮甲盘,在7月15日晚9点开始的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上,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15分钟后,1.85亿元人民币落槌,2.1275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个价格仅次于3月份纽约藤田专场的方尊和方罍,被戏称为史上最贵“平底锅”。 拍卖现场 △ – 兮甲盘的主人是谁? – ▽ 每一件天价藏品,必有一段不同寻常的“身世”和一位牛气冲天的主人。 那么,这只价值2亿+的兮甲盘的主人究竟是谁? 从名称中的“兮甲”二字即可得到线索。 兮甲,亦称兮伯吉父、兮吉父、伯吉父。 《辞海》“尹吉甫”条中说:“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周宣王的大臣”。 尹吉甫雕塑像(著名画家丁长河教授作) 其实,尹吉甫除了是大臣外,还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如果这么说你对他还是没概念,那就只能请出大伙儿耳熟能详的《诗经》来为他正名了: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被认作“诗祖”。 △ – 一只平底锅的前世今生 – ▽ 那么,“诗祖”的宝贝盘子是如何变成平底锅的? 事情是这样的: 此盘出土于宋代,南宋时藏于绍兴内府(兮甲盘最早记录于南宋的《绍兴内府古器评》,属宫廷藏器,北宋晚期著名的《宣和博古图》不见此物,可知徽宗时代兮甲盘尚未收入大内)。 战乱时,曾一度不知去向。 南宋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 辗转至元代,被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偶然发现,但是……看见它时,我们的国之重宝已被折断盘足,用作烙饼炊具。 鲜于枢痛心疾首地记下了这一发现过程↓ 元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左)元陆友仁《研北杂志》(右) 时代更迭,清末,又几经周折,落入收藏家陈介祺之手,之后辗转不知所终。 后人只能从陈介祺、吴大澂等人遗留的拓片上看到兮甲盘的图案和铭文。 兮甲盘铭文及拓片 真器下落不明,于是赝品时有出现。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闻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兮甲盘。 然而,经多位专家鉴定,令人失望,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兮甲盘。 兮甲盘局部 八十年代,又传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件兮甲盘,后证实,此盘确是周代的真品,但盘中的铭文是后人依据《三代吉金文存》兮甲盘铭文拓本用强酸腐蚀而成,字口风韵与陈氏的原始拓本相差甚远,是一件赝品。 兮甲盘局部 时间来到2014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上,一件兮甲盘出现在展厅中。 数位国家文物鉴定专家看后欣喜不已!不论从形制、纹饰、皮壳锈色、铸造遗痕,以及铭文书体,都可以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盘的真品,特别是这件兮甲盘铭文拓本与陈介祺的原始拓本丝毫不差。 失踪上百年的兮甲盘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 兮甲盘局部 △ – 兮甲盘上的铭文写的是啥? – ▽ 青铜器收藏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铭文字数越多,便越珍贵。 兮甲盘上的铭文字数多达一百三十三字,为国内拍场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物。 铭文局部 铭文中记载的究竟是什么呢? 原文内容: “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贮,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伐。其隹(惟)我者(诸)侯、百姓,厥贮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贮,则亦刑。” 铭文大意: 在周宣王五年三月,国王亲自率兵讨伐玁狁,兮甲随王出征,杀敌执俘,荣立战功,宣王赏赐给兮甲马四匹车一辆。 又命令兮甲掌管成周及四方的交纳粮赋。 南淮夷本来就是顺从周王朝的贡纳之臣,不敢不缴纳贡赋,不敢不运送通商货物,否则将兴兵讨伐。 凡属南淮夷来的人,必须到指定的地方留住;做买卖的商人,必须到政府管理的市场营业,胆敢不服从周王的命令,则受刑罚处置。 周王朝属下的诸侯、百姓做买卖,胆敢不到市场上去,胆敢擅自接纳蛮夷的奸商,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铭文局部 铭文反映了四点内容: 一,兮甲跟随周王北伐匈奴获胜。较兮甲盘稍晚几年的另一件青铜盘“虢季子白盘”,同样记录北伐之事,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二,兮甲治理南淮夷,维护了王朝东南边疆的稳定。 三,兮甲监督贡赋,规范商贸,严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臣,开启了西周中兴。 四,南淮夷向周的进贡主要是丝织品,线路自黄淮到陕西,是早期的“丝绸之路”。正如王国维所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青铜器自出现以来,就为天子贵胄所有,是国之重器,也是权力的象征。 今春兮甲盘以天价成交,再次上演王者归来,自此,一个灿烂的青铜时代开启在即,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接续可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