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州记事

 昵称50521550 2021-11-23
                                (一)农贸市场
      我年轻时有很多梦想,现在一大半都忘记了!在随州路过一个老式的农贸市场时,里面熙熙攘攘的场景,还有那市场特有的熟悉味道,让我想起了上学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在家对面七一酱园农贸市场里开一个卖调料的杂货店,开杂货店好处是不用像隔壁买鸡的胖婶一天到晚的忙碌着,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发呆!不发呆的时候还能期待着和胖婶的大丫头发生点什么,比如类似一段韩剧或者日剧里的“菜市场爱情”,这样的桥段,或者再文艺些,改成“当调料遇到鸡”这种文艺气息比较强的名字。至于店挣不挣钱则从来没考虑过!
       在夜市摆摊卖麻辣烫时曾经无限接近过这个梦想。计划先卖麻辣烫,赚了钱再去开个调料店,逐步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只可惜生意做的虎头蛇尾,没两月麻辣烫就倒闭了。命运注定我的人生轨迹不会在这乱哄哄的菜市场里画上终点,自然也么机会认识什么胖婶的丫头了!菜市场爱情故事终究也没发生。
       粗放的农贸市场在九十年代遍布各个城市乡镇,但现在稍大一点城市已经难寻踪迹了,普遍被更为高大上的超市代替了。超市很好,购物环境优雅,货品质量有保证。但也缺少了许多市井气息。人们生活和市场变革一样,活的越来越精细,可少了市井气息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不接地气。这也是为什么九十年代活的那么粗糙却如此令人怀念!
                                          (二)祭祖
        在随州乡下住在玲玲的舅舅家,吃了七八顿好吃的农家饭。大粪浇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还有自家养的土鸡,吃过后我发誓回新疆永不吃鸡。然后又跟着大伙去祭祖。给一群故去老人磕了头!南方的冬天太难熬,农村屋里阴冷阴冷的,除了晚上没办法要在屋里睡觉,其余的时间一分钟都不想在屋多待。
        冬天天黑的早,五点多天就黑透了,南方的冬天农村屋里比外面冷,一家人点个火盆围在桌子前倒点酒慢慢吃着晚饭,菜品一定要有个酒精火锅。上的菜凉的快,吃上一会屋主人把各种菜烩在火锅里,变成一锅什锦火锅,毫无违和感,味道反而超赞,反正到了晚上也没什么事做。吃完饭只能看看电视,手机上上网。或者拿个手电去外面遛遛弯消消食!...
        村子里黑漆麻胡的看不见什么人,一个人散步到也不寂寞,一会路过一座坟,这是四奶奶的,和奶奶打个招呼!再走一会又路过外婆的坟,再打个招呼!一圈走下来,基本把家里故去的先祖亲戚和邻居挨个问候一遍。每当逢年过节还有一些特殊日子,顺带再烧点纸钱上几株香!
         纸钱烧给谁了还真不好说,按中国人投胎的说法,四奶奶他们早都两世为人了,这里埋着只是一具他们前世的躯壳。不过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纸钱烧给谁已经不重要了,这只是一种对故去的亲人寄托哀思方法而已了!
                                        (三)过寿
        一群人从新疆千里迢迢回随州,主要目的是给玲玲的外公过九十岁大寿。恰巧今年我和老寿星同一天生日。沾沾老寿星的福气,顺便也给自己过了个生日。老寿星耳聪目明,身体硬朗,一个人独立生活,根本不需要别人来照顾!第一次见老人,老人带个像蓝爸爸那样的绒线帽,手里拿了个很炫的老人机,重点铃声设置的居然是蓝精之歌!一有来电就响起我们小时候熟悉的那首:“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简直是太有喜感和画面感了了!
       曾经看过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名字记不得了,文章这样描述的,说: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拼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答道:“这正是表示轻贱呀!”那人无话可说而退云。
        其实,这位道学生是诡辩。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史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和尚这一种人,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一但也不一定,一一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下贱之流。读书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见当然和读书人相同,所以也就不来搅扰了。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我私下揣测,老人这么长寿,小时候家人肯定给起过一个贱名。我家老爷子今年也八十了,身体棒棒的,长寿是一定的了。估计也有贱名,回去问问他。
       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又是文革了,又是破四旧了,破除封建迷行,肯定不会再有什么贱名了。我没有,新亮也没有,建山最省事,好像连小名干脆没有,上学时大伙叫他“曹苞米”,但显然不够贱!江涛有,我们都叫他“二狗”,以前叫野骆驼,但显然不够突出他的贱,所以改叫二狗了。名字不是他父母起的,不知是我们谁起的。希望在他通往长寿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应该能起一点作用,也不枉叫了他这么多年。写这我在想,现在给自己起一个非常贱的名字不知道还管不管用了?名字我还没想好。倒是替新贵挺惋惜的,把自己的名字改的很高大上,个人认为一点都不明智!
       家里面老老少少一大群人在附近一个叫“浪河店”的镇子上定了个家小酒楼给老人过寿,农村人很实诚,不仅饭菜份量大,味道也远超星级酒店,尤其是那道红烧王八,至今想起来还唇齿留香。中吃过饭大家都不走,坐在那里聊天!我很奇怪,难道还等着吃晚饭么?还真让我给猜着了,确实还有一顿晚饭。当时很市侩的想:“这不是亏本了么?”有点羞愧,哎!城里人啊!
                                    (四)炎帝神农氏
       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号称是神农氏炎帝故里,据传炎帝神农就诞生在随州市随县厉山镇,据《礼记》、《左传》等众多文献记载:随州上古为烈山氏,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本起烈山。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启史前农耕文明。 
       随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编钟之乡”光荣称号。湖北博物馆收藏。
        但也有文献记载说炎帝神农氏出生于陕西,我们就不细究了!反正不是从外国来的,在哪出生都是我们的祖先。
       在随州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去了趟烈山镇,前往神农故里景区参观了一下。全是人造景点,门票一点不便宜,淡季也是捌拾元,不划算!权当给老祖先一个面子。
       关于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传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从三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中开启了华夏文明。如果简明扼要阐述可以这么说:“农民身份的炎帝(神农氏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带领了一群湖北人和木工黄帝(发明制造了指南车等)率领河南人和陕西人,在山西的运城地区打了一架,炎帝打输了,输的得心服口服,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史称“阪泉之战”
       关于阪泉之战传说中描述很精彩,战争规模宏大!但我认为也就和村子之间大型械斗规模差不了多少,你想那会全国才多少人?
       炎帝又和锻工蚩尤(善锻造兵器,战斗力爆表)带领的山东人打了几架。依旧打不过,只好求救于黄帝。由此看出湖北人很聪明(号称九头鸟),玩乐器,种庄稼,搞草药都行,打架确实不行!
       黄帝先后和蚩尤打了九架,也打不过,一架都没赢!最后没办法,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对付蚩尤。陕西人、河南人、湖北人,在河北涿鹿这个地方群殴山东人。山东人纵然战斗力爆表,但好汉架不住人多,还是打输了,蚩尤战死,余部三苗人跑到了湖南、江西一带。这次战争史称“涿鹿之战”
       炎黄通过逐鹿一战,统一了华夏,奠定了华夏文明。所谓华夏其实也就是今天河南、陕西、山东、湖北、山西、河北一部这几个地方。远不能和现在泱泱中华相比。
       涿鹿之战后,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夏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五)银杏谷
        随州银杏谷也算是个有意思的去处,位于洛阳镇的大洪山区,网上介绍的很有看头,如果和腾冲的银杏村相比我觉得差点意思,可能是季节没去对,来了一场寒流,叶子都掉光了。景区外山里的风景比景区有意思多了。大洪山还有新四军五师纪念馆,李先念在这里带领五师打游击,师部安置在这里一家大户人家。
在这样风景秀丽地方打游击,是不是战士们心情会不会好一些?
                                       (六)拐子饭
       随州还有一种叫拐子饭的小吃,可惜没有吃上。拐子饭是由广水市马坪镇的陈申涛师傅首创的。大概做法是选用上好猪腿肉切成每个四两左右放置大锅中加入卤料等材料卤熟。
       拐子饭特别之处是在早上吃,实实在在的“吃早饭”。用餐时,用一个大碗盛上一大碗米饭,外加一个拐子,另外十几种荤素配菜自由搭配,另用一个小碗盛上一碗早上煮米饭时提取的米汤。拐子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香气四溢、胶棉而不沾牙,达到了落口消融的境界,肘子丰富的胶质和蹄筋“筋、骨、肉的的错综复杂”体现得淋漓精致一顿香气诱人的拐子饭便会让你食欲大开。
       这么硬核的早饭我是难以适应。在随州住的这段日子,天天早饭都是炒菜米饭,想喝点粥得自己兑开水去。
        我分析吃拐子饭和新疆南疆维吾尔族老乡早饭吃抓饭肉类似,务农的人早上吃的饱饱的,下地干活才有气力。常此以往,养成了早上吃硬核饭的习惯,哪怕现在不务农,习惯也很难改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