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漫谈崂山与石头相关的村落

 行者老鱼 2021-11-24

崂山有很多与石头相关的村落,这些村落或临石头而居,或以石而名,反映了自然与人居和谐统一的山村文化,本文我们就此来盘点一番。

最有名的以石而名的村落是石老人村,村名以村南大海的石老人而名。“石老人”的传说在本地可谓家喻户晓,貌似其名声应大于崂山本身。

“石老人”是一块自然形成的海蚀礁,高二丈许,下约上丰,望之若老人状,心透一窃如明月。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物异篇中有记:“石人,莱子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秦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于此”。这海中石人即上所言“石老人”,可见其传说之早。

命名最直接的是大石头村,干脆利落,没有猜想的余地。大石头村位于南九水,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刘氏祖从西九水村迁此立村。村东有两块大石头,其一名曰太师椅(以形态而状名),长20米、宽5米、高15米余,石头之上长有两棵树,一棵为崂山当地的软枣树,一棵是桃树,只可惜该石1970年被村民打成石料卖掉了,剩下的地方被村民盖上了房屋。

其二名曰二起楼(以感觉而状名),石顶有一平台能坐下10余人,每到夏夜村里人就陆续来到这块石头上纳凉,居高临下犹如住在二层楼上。因以上两石较有名气,人们便以此取村名。

最多的石头是蘑菇石,巨大的石头仿佛蘑菇的冠盖,在各村里千奇百怪的石头中显得特别明显。

典型的有四大蘑菇石,王哥庄社区的姜家村,村口有巨大的蘑菇石。继续向上,马头涧水库北部孙家村南,更有一只更大的蘑菇石,可谓无巧不成双。

蘑菇石最有名的在磅石,磅石此村即以此为村名。磅石是一块4米多高的巨石,探出在山路上空,石上有一深窝,好象碰撞而成的,开始被人们称为碰头石,后改为磅石。从解家村的黑龙涧向山里走,路边也有一块类似的大石头,其形状可说与磅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磅石村毗邻的卧龙村,因村后的山岗上有一石酷似手摇羽扇仰卧的孔明,后改名为卧龙,实际也是以石而名。

以上是单个的蘑菇石,在北宅有个慕武石村还有蘑菇群。该村原名磨五石,据说以前在村北通往青峰顶约2里长的山涧中等距离并排罗列了五个形似蘑菇,高达八九米的硕大圆形黑石崮,表面光滑圆润,故名磨五石。遗憾的是这五个神奇的石头后来被全部打光,仅剩下一些散碎的石块,真是可惜了!

在崂山北麓的蓝谷范围内也有一些以石而名的村庄,最有名的是鳌角石村。鳌角石村在天柱山脚下,原来也有一块奇石名:“鳌角石”。明人周如锦《鳌山考》:“天柱之下,有片石甚奇,如鳌而有三脚,俗呼鳌角石。”村名即因此村靠近此石而得,可惜的是此石在后来被开凿,现在只剩下天柱下的山村了。

在蓝谷滨海公路的一侧有一个星石庄来历比较大,相传因村处松林环抱之中,故取名松树庄。嗣后,因天降陨石较多,特别是村南有一方巨大陨石(星石),故更名星石庄。

令人惊奇的是城阳惜福镇社区也有一个松树庄,并且也有一块巨大的陨石。2004518日在该村蛤蟆湾发现陨石,高1.3米,高宽0.6米,重约3吨。为国内第二大陨石,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初始物质,距今46亿年。(地球年龄46亿年,该陨石与地球同寿)。 目前蛤蟆湾已消失,该石头存放于城阳世纪公园中,属于当之无愧的石祖。

也有一些村落虽然以石而名,但却有更丰富的内涵。如北宅的燕石村原名燕石屋,因村南有个大石洞,常有燕子在洞中筑巢,故名。北九水的双石屋,传说以前山民初居于两个石屋中后逐渐形成了村落,故名为双石屋村。

与燕石村毗邻的晖流村,其实也是来自一块像灰牛的石头,晖流村即是“灰牛”的音译。这块灰牛却是有来历的牛,石头上有石刻“乃一石牛,知居上流。矢不为牺,顽允点头……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廿日 独寐子刻”故名。

作者借着吟咏一块象形石,暗喻自己的就像一头石牛,隐居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坚决不做祭祀的牲畜,宁肯长卧与此,向经过身边的人点头致意。光绪三十四年,时值德国侵略者对青岛进行殖民主义统治,想到这个背景,就大体理解了作者刻录此古体诗时所持的信念。

石头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但其被赋予一个村落的名字或标记时,石头就有了烟火气。理解了这些,走进这些千姿百态的石头,就像走进了千姿百态的烟火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