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在忙着写毕业论文和准备秋招。说到秋招,估计读者们就意识到我并不打算继续读博士,肯定也无法继续去做科研了。有朋友问到:你那么喜欢数学,为什么不去读个数学博士?还找啥工作呀?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别人,尤其是那些数学看起来很不错但没有读博士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或许给出的答复大概是以下几种:
就以我当时的感觉来看,既然喜欢数学不是应该继续读博士吗?然后一条路走到底,再读个博士后留个大学任教,成为一名数学工作者,这不是数学人的信仰吗? 那时天真的我,以为做数学很容易的样子,尤其是本科数学学起来没那么吃力的情况下更是会觉得:做数学研究似乎也没有那么难。 等等,哪里有什么不对。 原来是我想多了,等到读了研究生数学后,真正做点小的数学研究后,就会发现:原来研究生看的科研论文跟本科数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啊!更不用提博士阶段要开始独立做科研了,说实话,自己提出好的问题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或许连怎么提个恰当的数学问题都不清楚,又怎么能说会做数学问题呢? 学数学和做数学我们总是倾向于把“学数学”和“做数学”划为等号,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极大的差别。
数学中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创建理论要比解决别人设立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我建立一个很好的理论出来,然后很多人跟着后面做,那么显然说明我提出的理论可以让更多人吃饱了饭(科研)。但是很明显,这样的人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别人提出来的问题。 既然是解决数学问题,那么一个理想的状态自然是:心中存有待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一直想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期待着灵光乍现,在失望与喜悦中来回周旋,周而复始。也许最终问题解决了,皆大欢喜;也许没有解决掉,也不妨事,可以视为试错。 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好奇心去驱使你想这些数学问题? 读博不代表热爱,反之亦对我们也很喜欢将“喜欢数学”和“读数学学博士”划为等号,事实上,“喜欢数学”是“读数学学博士”的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我在中学还有其他单位中也见到很多数学爱好者,他们游迹于各大数学微信群和QQ群中,发表自己对数学的一些看法。说实话,他们也没有读博士。可能有很多原因,不作过多展开。 至于数学博士,真正喜欢现代数学理论的人也不是很多。目前来看,很多人会把读博士作为一个学历提升的一环而已,数学专业不例外,建筑乃至其他专业也是如此。 喜欢未必合适,合适的未必很喜欢喜欢数学,就一定适合从事数学科研工作吗?当然是未必的,甚至于说都不一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但是不妨碍他们喜欢。抱着一本数学书,可以专注地看一下午,沉迷其中,未尝不可,何必在意他人眼光呢?真要是做了数学问题,估计感受就变了,何必破坏那种意境呢? 做数学科研比较合适的人,真的很喜欢数学吗?很沉迷其中,跟别人一直讨论问题吗?我想也未必。就像很多人不是很喜欢英语,但是不妨碍他们学得很好,做得很好。有些东西,不需要喜欢就可以做得很好,这只能说明学习能力比较强罢了。 数学系的学生出路数学系学生在大学里面,经常碰到大学教授跟你说做科研有多美妙,建议你读个博士。说实话,凡事都得慎重考虑,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人生职业。 真喜欢做数学研究,很想读个博士的确无碍;没那么想做科研,读博的生活就像是在“熬”。 总结一下,数学系学生的出路:中学老师、做科研、转行(金融、数据分析等)、考公务员等。 考公务员?别笑,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