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负提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lxqyizhong 2021-11-25

教指委专家谈 “双减”

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将“双减”理念及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成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尤为重要;从教育规律来看,小学教育具有突出的基础性,“五育”并举方为正本。“双减”的目的不是简单减少课内外的作业或学习时间,更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去减轻负担。负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体验。客观上讲,有学习任务就会有负担,但所感受到的负担程度又是一种主观体验,感到负担超越自身承受的“阈值”时就是“过重负担”,而不同人的志趣追求、学习能力、心理感受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这种主观体验也有个体差异。可见,做到“减负提质”,不仅要把学业负担的客观指标降下来,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学业负担的被动承担者”成为“减负行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作业研究上,打破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开展学生自主作业的探索行动。启发、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判断,将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同时,教师给予方法指导与差异化建议,给予必要的学习效果检查,从而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倡导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勇敢地退”,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实践、思考、交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真问题、真过程、真感悟。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热爱与内在的动机,发展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却无法解决学校目前面临的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现行的学习内容没有减少,学习要求没有降低,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实施上“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减掉有应试倾向、重复性训练的内容,增加课程及内容上的整合与融合。比如,倡导各学科基于自身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鼓励多种形式的跨学科融合等。再比如,将劳动融于学生的生活、班级的服务岗以及其他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实践、服务、体验”三位一体的融合性劳动教育课程,在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与技能。

在学校工作的变革中,教师的改变非常重要。没有教师的接纳、认可和主动探索,再美好的概念、想法都只能是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因此,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还需关注教师的改变。教师的改变,关键在自身发展内在动力的唤醒。“减负提质”先要解放教师,充分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管理中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减少那些“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和约束,以及各种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让教师安心、专心地研究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同时,校长要营造“拥抱多样”的学校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探索与改变,包容探索中的“失败”和“不一致”,面对变革的风险敢于担责,使教师能够静心研究,敢于突破,实现自身的变革与成长。

总之,“双减”工作是一个契机,不仅迫使我们深刻反思学生过重负担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更促使我们回到教育的本质来思考我国义务教育未来的发展。让我们以“双减”为起点,从现在做起,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的育人水平,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5日第2版

作者:李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