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提一次三灾八难

 药师海印月 2021-11-25

还是在去年的时候,工作闲暇同宿一个房间的朋友问“你每天都打坐,是不是为了长寿?”

我对他说,不是的。长寿在我们佛弟子的心目中属于“三灾八难”之一,孔夫子也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打坐是为了得“定”,让自己能够有定力,从而开发智慧;从世俗意义上来讲,打坐最起码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话虽如此,但是普通人还是难以理解,这样的逻辑在哪里。前天,又有一个人聊起“怎么让自己有定力”(没有说安心,因为安心是一个太过遥远的大件事,而定力通过训练就能够提升)……这其实也属于大问题,而且是在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努力之下,逐步提升,并不像许多人以为会“有个什么法宝”(或者咒语,亦或类似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在这个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人心浮躁,大家想要的唯有便利和捷径。踏实和安稳似乎已经被误解(也许这是被有意误导的结果,因为群众越愚蠢就越好管理。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焦头烂额地忙碌的代价,就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事情”),人们缺乏最起码的常识,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失智社会。

当一个人连最尖锐的批评都无法唤醒时,也只能任由他“人多处去”,或者刷刷抖音,自得其乐吧。毕竟,力图清醒地活着,实在是很艰难的。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生而为人,要将自己像个人一样对待,就应该了解一点最起码的常识。比方说,最近一个讨论很火热的话题“救死扶伤”。

我也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死亡是“救”不了的,救死其实就是个伪命题,正确的说法叫“救人一命”——了解了语言背后的秘密指令,就不会认为别人在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地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它本质上是个很严肃的事。特别强调:理由是通过看似无关紧要的字句混淆,就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结果。

有意识地误导,就是断人慧命,使人失去理智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以便掩盖/隐藏真相。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常识。

假如我们都懂得人会死去,就不会揪住已经拼了全力的医生衣领质问“我花了钱,你怎么没把病看好……”(这个话题,只能如此含蓄地点到为止。)

肤浅一点的来讲,我们要爱身惜命,身体需要自己照顾/护理好,而不是认为医生能够“治好”。要说命运,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倘若身不由己,那就是将自己交给了他者来管理(将自己的身心性命交付他者来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反智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够自己做主?

在我们不能自主的时候,不妨先了解智者是如何做的。通常,一个真正修行的人,都会发愿“他生来世再得生命时,不要遭遇三灾八难。”

这是实实在在地承认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就像当前,新冠病毒疫情的肆虐,就属于轻微的疾疫劫(严重性疾疫,好比战争之后的瘟疫,传播速度非常快,死亡率超高的那种。就像在乡村的鸡瘟猪瘟那种,对鸡与猪的死亡几乎是毁灭性的)。

疾疫、饥馑和刀兵,还只是小三灾(火、水、风是大的三灾,这些超出普通人的意识思维)。颗粒无收就会产生饥荒,人感觉活不下去就会动干戈……这些不仅是天灾,也可能由人祸导致的。纵观人类历史上,超过三十年的和平时期就已经算是好日子,地球上总有地方在打仗,人类几乎没有过片刻安宁。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战乱时期,大部分人能顾得上的只有逃难、活命,最后也只有福报大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下去。关于小三灾这点,是很容易理解的,难就难在“八难”:“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辨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八)

畜生,地狱和饿鬼,这三难为“三恶道”,也叫下三途,加上“盲聋喑哑”,称为“苦障”难。即,在这种形势下,苦难永无止境,没有精力来反思、去修行。因为在艰难困苦的境况下,众生投入全部身心都只为了吃住而忙碌,对于生存之外的事情往往无暇顾及(所以要尽量避免堕入下三途,也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别弄残疾了)。

“世智辩聪”怎么会不好?

“世智辨聪”的人必然会自以为是,属于“恶增”之难。这是由于世智辩聪会运用心机,容易犯投机取巧的毛病(世智辩聪的人,看似能够瞒天过海,但总归也是自欺欺人,也总认为自己对,就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于是距离真正的“道理”愈来愈远)——倘若一个聪明伶俐的人,没有借口,也不狡辩、脚踏实地又真诚待人,就很容易成就,看起来可能会大智若愚。

佛是觉者,真正具有智慧的成就者。佛所说的教法就是佛法,最正确的修行方法。出生在佛前佛后,就不能见佛闻法,称之为“善微”之难。

第七,郁单越国。阎浮提有四大洲,我们所在的地方属于南瞻部洲,郁单越国在北俱芦洲(另外两个分别是东胜神洲与西牛贺洲)。郁单越国意思是“胜处”,那里的人从生到死活五百岁,不会夭折,也没有疾病和意外而亡,不愁吃不愁穿……那里的人福报有多大呢?譬如他们有一种树叫曲躬树,叶子可以做成服饰或饰品,果实甘美能够饱腹,坐在树下乘凉就将人遮盖等诸多妙处。总而言之,在那里生活衣食无忧,感受不到苦难,于是就不会考虑如何提升自己,故而属于有福无慧。

犹如这个世界上最通俗的例子:富贵学道难,世界上好吃好玩的事情多得很,享受都来不及,干嘛还要“自讨苦吃”去修道呢?下一句“贫穷布施难”,就像前四个“苦障”难,自己整天食不果腹,哪里有心思去考虑为别人贡献点什么……

第八个长寿天的人有寿无慧。因为活着的时候觉得“来日方长”,所以总以为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来修行提高——按理说,在世俗人的观点中,长寿和享福都是大家所向往的,可实际上并不好(原因何在,好比是我们无所事事地活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貌似很幸福,到头来却发现虚度韶华,浪费了人生。况且福报犹如银行存款,用完了就没有,还是要重新努力积累),故而这二难称为“乐障”之难。

细究“八难”,不难发现它们的本质还是难以见佛闻法,以及小三灾都是不能尽心尽力修道的种种处境。另外还有,非我们所能了然的大三灾是说:任何物质类的东西,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宇宙也不例外。宇宙从形成,到现在的存在,以及将来毁坏的时候,会有三种方式:一、火灾,大火能够将初禅天以下的世界烧毁;二、水灾,大水能够将二禅天以下的世界毁坏;三、风灾,大风连三禅天的世界一起毁掉……这些有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就和我们理解古代的十日并出、后羿射日,然后当成神话故事去想,也只能如此。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那么大的水、火、风,从哪里来?

我们凭经验能够想得通的也许只有风,“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貌似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最后能够引起大飓风),鼓动起来的风口,究竟如何停下来等等,倘若仔细推展开来,我们其实并不能解释清楚。

佛陀在《楞严经》里面说过四大(地水火风)和空的关系,由于自己没有定力深入其中去发现,于是只能推测“清净本然,同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为:我们所见到和理解的空,大约也算是一种物质,它是如来藏执持“清静”的那部分,因此成为了执有“是色边际”(色就是我们通俗所看见和理解的物体,本质还是如来藏执持动态的那部分,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空和色应该是“一样的”,这与《心经》一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论是否能够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而我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限,也只好如此。

话说,我们这些皈依弟子都在努力学习佛法,自己本身能力极其有限,为何却力求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佛学知识?这属于自利利他的法布施,在分享的同时加强自己的理解,得到反馈信息后还可以继续深入思维——大家相互学习,彼此扶持,会迅速地共同提高。

然而在修行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有些人障碍比较大,机缘不成熟时不愿意接触善法,就像天上打雷聋子却听不到一样】……换句话说,就是不必向什么样的人分享佛法(也可以说成什么样的人学习不了佛法)?

没有惭愧心的人,遇见了就应该放弃!

“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机会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学佛是一种智慧提升,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一个不肯反省的人身上用功,就好像在贫瘠的乱石堆里种庄稼——有那么多良好的“福田”尚未开垦耕种,却甘愿陪同人家在去下三途的路上白费力气,甚至做些无用功,划算与否自己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