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吃咸菜疙瘩的年月

 新用户06868399 2021-11-26

〓 第 1709 期  

文|周胜利 编辑|王成海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打我记事起,农村老家一日三餐,几乎是与咸菜相拌。

       
要说北方人爱吃咸菜,是大实话。家家户户老屋的地上,都至少蹲着三口瓷缸,一个水缸,一个腌酸白菜缸,另一个就是泡制的咸菜疙瘩缸。

       
每年秋后,母亲必定会按时令腌制一缸黄萝卜、芥菜等咸菜疙瘩。而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等咸菜腌制到不咸不酸时,在外面疯玩累了,猴急火燎跑回家,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咕直叫了,可是家里根本没什么零食,只好从缸里偷偷捞一节黄萝卜,风卷残云地吃起来。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那一小节黄萝卜,比现在吃两根熟鸡腿都香。

     
 
儿时的农村,生活条件特别差。人们所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靠生产队按人头等量分着吃。所以,农人们家家都精打细算,秋天腌制的咸菜疙瘩,必须得吃到来年的春夏时节,待新鲜的黄瓜上市了,才可将头年腌制的咸菜疙瘩吃完。因此,到了初夏,天气热,咸菜缸发菜味往往很难闻。尽管母亲每天将菜缸的盐汤打刷,但总免不了盐汤生变,有时还长白毛或生蛆。没办法,母亲只好捞出咸菜疙瘩时,反复冲洗,然后切碎装盘端上炕。尽管味道不好,又酸又盐又呛,但总还是应验了那句俗话:“吃饭没一筷子咸菜,好比进家老婆不在”,生活也感觉很是无味!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老农们讲,过去村子里的富裕户,都是几辈子人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买房置地的。就算地主家早晨、晚上吃饭,也往往是一碗酸粥就一碟小咸菜,如果能滴上些许酱油和胡油,也算很讲究享受了。

     
我们家母亲腌制的咸菜疙瘩,可以称得上是最典型的农村土特产品。母亲在世时,无论是喝稀饭或吃酸粥,总是要就上一碟咸菜。

     
我记得,母亲说过,
腌制这咸菜疙瘩还挺有讲究。盐放多了不易酸可吃上又不太健康,容易得肝肾疾病;但盐放少了,咸菜疙瘩容易腐烂,口感也不行。到后来几乎吃一半扔一半,怪可惜的。

      
我们那一代的童年生活,早晚多半是玉米面窝头喝一碗酸稀粥,再加上一碟咸菜就是一顿美餐了。那时,很多家的粮食不够吃,就连山药蛋都不充足,高粱、玉米等难以下肚的食材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生活物资极其丰富了。尽管每顿饭想吃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我还是很喜欢早晚喝一碗酸稀粥,就一筷子咸菜,很是舒坦。如果两天没吃上咸菜,就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

       
现在老伴做的咸菜多样化了,也没有过去那么咸了,腌制时加点小米辣、白糖和生姜大蒜,口感更有味了。

      
当今人们都注重保健了。
我的儿子还多次提醒,尽量少吃点咸菜,特别是每顿饭少放盐,什么亚硝酸盐致癌啊,什么三髙患者都是从嘴上吃出来的等等,大力提倡少盐、少油、低糖食物。

    
如今,到了每年的秋季,老伴仍然初心不改,精心腌制几大瓶咸菜丝。嘴里还常念叨着,弄好以后给儿子寄一点,其实花掉的邮寄费比买菜价髙好几倍钱。但是,只有花了钱,心里才更加踏实。当然,儿子也不咋反对,而且每每触及有关咸菜疙瘩的话题,总要夸赞他妈腌制的咸菜,比什么朝鲜小菜、重庆的乌江榨菜和涪陵榨菜等都好吃,很可口,关键是有家乡味儿!

     
不管怎么说,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场里买什么都有,更不缺什么咸菜疙瘩,真的是想吃什么随手就可买,物质极其丰富。只是回想起儿时,不知少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