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粥分不好,事儿就干不好

 撰稿人刘创 2021-11-26

分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活儿,好象六岁的孩子也可以圆满的完成,其实不然。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七个人,每天吃住在一起,而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对付他们的早餐----一锅赖以果腹的粥,但显然他们没有标准的称量工具或是有刻度的容器。
于是这些人集思广议,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具体来说大概分以下几个阶段:
开始,指定一个人全面负责这项事务,但很快,人们发现这个人总是给自己尽可能多的粥,于是就换了一个人,但时间一长,这个对于分粥来说有绝对权力的人碗里的粥总是最多最好,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大家开始轮流主持分粥,但长此以往,等于承认了个人有给自己多分粥的权力,虽然貌似平等,但七天里只有一天可以吃饱且有余,其余六天都得挨饿。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另外的解决办法是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做这件事,但除了开始的几天这个人还多少秉公办事以外时间一长他便开始给自己和一些跟自己要好的人多分,这个方法最终还是失败了;不过我们似乎可以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来监督分粥事宜,但在完成了公平分粥的基础上,监督方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及被监督方的据理力争常常吵得不可开交,等粥最终分到各人手中时,早就凉了;最终这些人搅尽脑汁,拿出了一个足以令人拍案叫绝的对策:每个人轮流主持分粥,但这个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于是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七只碗里的粥象用仪器量过一样,因为这个人显然懂得一件事:如果这七只碗里的粥多少不一,他无疑只能拿到最少的那碗粥。
制度的完善最终会使人的工作态度及效率跟着完善起来。
粥分完了,但工作我们还得做。最近总能看到一些工厂的门前有这样两句话“今天你不努力工作,明天你就要努力找工作”,义正严辞,多少让人有些不寒而粟,显然,在一个好的制度没有出台以前,人们更习惯用恐吓或者说用一种比较严历的提醒来警示他人,虽然多少让人有些发抖,但显然不如一个好的完善的制度更让人心服。每当看到这句话,就总想起沃勒尔离开德国队前的那张哭笑不得的脸,他曾带领德国队有过他人难望项背的战绩,但一个马失前蹄,无论你何许人也,立马下课,在球场上,永远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这里没有论资排辈,残酷而公平,你可能是含恨离去的,但离去之前绝没有怨言,而在一些残缺的制度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就反过来让后生小子再尝尝当童养媳的滋味,整得你坐立不安,比尔盖茨如果生在这样一个制度下,恐怕要看他五十岁以后是否还有机会了。呵呵。
归根结底,制度是领导层制定的,好的制度则是由好的领导层制定的,而那句“努力找工作”更多的是对非领导层说的,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分粥以后还有一个故事:产品销售会上,销售额极其令人沮丧,经理于是大发雷霆:“如果你们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会有人来代替你们的!”(让人禁不住又想起那句“努力找工作”),然后他转过头去面对一个新雇员--------一名退役的足球队员说:“如果一支球队输了,会怎么样?队员们都得被撤换掉,不是吗?”
几秒钟的沉默后,这名前足球队员回答。“实际上,先生,如果整个队伍都有麻烦的话,我们通常只是换一个新的教练。”
绝妙的回答,而这绝妙的回答后面,无疑有着一个天真而正确的真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