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余堂》:时代滚滚而来,你我无从预计,我们各自努力

 庙论阅读 2021-11-26
阅读简评

李静睿在她的长篇历史小说《慎余堂》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描写:

如今我早知时代滚滚而来,你我竭尽全力,也不过螳臂当车,但我总在这里挡着,打卤水、烧盐、种树,候你归来。你归来我这般做,你不归来,我也仍是这般做。

我想,这就该是我理解的全书主旨:无论怎样,总要做些什么来守护希望。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作者选取了1912年2月到1924年11月这10多年间的历史作为背景,将自贡(孜城)一个大盐商一家人,放入这滚滚时代,去浆染,去挣扎,去重生。

历史上这12年,都发生了些什么呢?小说中写及的,大概有这些历史事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封建君主制结束;

1913年,刺杀宋教仁,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通过二十一条;

1915年,杨度等发起筹安会,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军阀割据开始;

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0-1924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冯玉祥将溥仪逐出紫禁城。

总的说来,就是小说中写的“国家乱成一团,一会儿帝制一会儿共和,一会儿孙文一会儿袁世凯,一会儿南京一会儿北京,一会儿总统制一会儿议会制,打来打去打去打来……

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让历史转变的,又都是人。《慎余堂》小说中,作者借一些知名的历史文化人物,或参与变革,或旁观辨析,说些历史更深层的东西。书中有梁任公(梁启超),方熙(赵熙),严几道(严复),杨度,蔡元培,胡适之,傅孟真(傅斯年),罗志希(罗家伦)……,使得小说更显历史的厚重感。

《慎余堂》小说中罗马楼原貌,位于今贡井公园内

undefined

在民国初期这12年,放到历史长河里看,是无序和各种尝试的主题。富甲一方的盐业重地自贡(那时还不称自贡,直到1938年才建市,小说中称为孜城)的商人们,在这滚滚洪流中也定难独善其身,必得陷入革命后的政局泥潭。

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作者在小说中,就将一个盐商大家的每个人的人生,以各种方式毁灭掉,到头来家破人亡,物是人非。

记得不久前在自贡城市书房听彭吉象教授的一个讲座,他提到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讲西方的悲剧悲得很彻底,像莎翁的《哈姆雷特》,可以把所有人都写死。而中国的悲剧不行,得有一个反转的结局,让好人有好报,让坏人有坏报。这种反转,要嘛交给官,像《铡美案》有包公申冤;要嘛交给鬼神,像《窦娥冤》人死了化为鬼也要把仇报了;要嘛交给天,像《梁祝》死了化蝶也要在一起。

只有《红楼梦》本来没按中国式悲剧来写,结果到最后被高鄂、程伟元改了结局,硬生生将“千红同窟(哭)、万艳同杯(悲)”改成了“(贾)兰(贾)桂齐芳”。

可能《慎余堂》更接近于西式悲剧美学,各色人等在洪流中挣扎翻腾,终不复昔日之美好。

读李静睿的书,她总是写自贡。李静睿以往书中的自贡,感觉总是灰色的。一次访谈,她谈到:作家会暴露一些东西,他暴露的这些背后的情感是很深的,绝对不是出于一种怨恨,不是这种简单的解决方式。

这一次,她把自贡写得美了一些。那是百年前的自贡,釜溪河(孜溪河)上层层船橹,井神庙黄墙蓝瓦。特别是盐井天车林立,笕管纵横交错,盐灶蒸蒸白气,吃食香气四散。

据说,自贡(当时自流井和贡井是两个镇)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井盐业的鼎盛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有中国最早的高资本、高生产能力的工业企业——食盐制造企业。故而作为盐商大家,怎么能脱离政治而生存。他们必定是调配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的城市精英(内容引自曾小萍著《自贡商人》)。

井上天车不停,房中灶火不熄。小说结尾,女主人公令之与恩溥互通飞鸿。恩溥坚守故乡,打卤烧盐,只等令之归期。而令之笃信燕大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也许我回来,在孜城建学堂,也许我不回,在京城做记者,也许我会去不知何处,做不知何事……”读来唏嘘。

不过这悲剧中一直又留有一口气,那就是:“时代滚滚而来,你我无从预计,我们各尽努力。”

有希望,就有希望。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