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榴莲778 2021-11-26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城市精细化治理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选动作”,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意义重大。通过对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智慧化的升级,完善全域数据,为外部综合评价提供坚实支撑,内部提升自身统筹协调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推进城市创新治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项目介绍

城市运行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后,可形成独特的“1+4+n+1”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工作模式。

1

第一个“1”指的是搭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网格化、路长制”,实现日常事项的分派、办理、审核流程,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工作中难办理、交叉办理、协同办理的事项生成督办任务,进行定时、定向办理;督办流程中无法完成的事项,以及重点事项还可生成领导呈办流程,进一步落实问题办理情况;通过一条流程的深耕细作,实现“责任到人、办理到时”的工作深度,提高日常事项的办理效率;

2

第二个“4”是指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职能,建立了承上启下的四级联动督导模式。在广度上, 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实时监管,承担各类城市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问题处理指令的下达和传递工作。在深度上,通过信息化手段,覆盖全区5个街道、6个二级单位,将处理指令直接下达到中队。建立“四级联动、中心督导、领导呈办”的扁平化、高效能、高监督的事项处置机制。同时,充分发掘基层人员的监督、发现作用,建立“网格化”、“路长制”双重排查机制,通过基层人员力量,开展自查自纠,将工作做在问题之前。

3

第三个“n”指的是采用“数据挖掘”手段,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中各个信息化系统数据,形成城市管理中的n个“大数据驾驶舱”,对全区市政、园林、环卫、防汛、路灯、事务处理等问题全面掌握;通过实时采集各物联感知设备、AI设备实时预警,建立大数据模型趋势分析,通过趋势图、对比图以及建立的城市运行大数据模型,为指挥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

4

最后一个“1”是建立“城市运行管理一张图”,将全区各物联感知设备在辖区图上进行展示,通过AI摄像头、无人机、车辆定位、气体监测、水位感知等数十种物联感知设备构建一张城市管理运行物联网,使城市管理逐步向智慧化、精细化转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