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颜真卿

 860277 2021-11-26

提起颜真卿,首先想到的是书法家。学楷必学颜,几乎所有书法入门者都需临摹“颜体”。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在近期播出的《妙墨中国心》首期节目中,演员吴樾通过话剧独白的形式精彩演绎颜真卿《祭侄文稿》,带领观众走进颜真卿的精神世界,了解到了一位不仅仅是书法家的颜真卿。

为官廉洁 两袖清风

颜真卿26岁考上进士,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一心为民,廉洁自律,是士大夫的典范。

永泰元年(765年)的春天,关中大旱,加之江南水灾,导致京师粮价飞涨,斗米千钱。

颜真卿也遭遇了缺衣少食的窘境,全家喝粥已经过了几个月,后来连粥也喝不上了,只能写信求助于好友李光弼的弟弟、任太子太保的李光进。

《乞米帖》

这封函札被称为《乞米帖》,里面写道:“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谈到窘困的原因,颜真卿直言不讳,说是“拙于生事”,意思是除了做官的俸禄外,自己没有其它收入来源。

后来,因为自己的妻子生病,需要鹿肉入药,他又写了一封《鹿脯帖》向李光进求鹿脯:“病妻服药,要少鹿肉,干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许,幸甚幸甚!”

其实作为朝廷高官,只要颜真卿愿意,无数条生财之道就摆在他面前。但他宁肯低头向同事“乞米”、“求脯”,也不愿做贪官污吏之流,始终坚守着心中的清洁。

常言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颜真卿,和他的字一样,既正且直,犹如出泥不染的荷花,犹如风雪中的巍巍古松

忠臣义士 才优匡国 

在45岁时,颜真卿被被排挤出京,远赴平原出任太守。平原郡是安禄山管辖的地区。

颜真卿上任后便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他私下将各级官员换成自己的心腹,并且以久雨防洪的名义,加高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同时招揽壮丁,储蓄粮草。

为了让安禄山放松警惕,他依然照常和朋友泛舟饮酒,吟诗作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陷落,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鼓舞了军民的信心。

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只是他不畏权臣,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因此一生遭逢多次贬谪。

颜真卿七十四岁那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作反。宰相卢杞出于“借刀杀人”的目的,建议朝廷派遣颜真卿前往宣谕劝降。

李希烈以残暴闻名,颜真卿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招降的道路。

见李希烈之时,颜真卿还没来得及宣诏招抚,李希烈的一千多个干儿子便拿着刀枪棍棒围住了颜真卿,不住谩骂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视若无睹。

李希烈大怒,命人挖了一个深坑,将颜真卿推到边沿,扬言要将其活埋。颜真卿镇定地说:“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

李希烈又放狠话,说要烧死他,而颜真卿直接主动步入火堆,李希烈不得不将其拉住。李希烈使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都没能使得颜真卿屈服。

不久,唐军反败为胜,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朝廷处死。出于报复,李希烈命人将颜真卿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

一代忠臣良将,就此壮烈殉国,终年77岁。

唐德宗李适令废朝五日,举国悼念颜真卿,亲颁诏文:“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字因人重,人书合一

魏晋南北朝造就了书圣王羲之,同样地,唐代文化艺术鼎盛也造就了楷圣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又汲取了初唐四家的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度,也充分地体现出人格内涵,可谓是善与美的结合,人格与艺术风格的完美统一,被后世奉为圭臬 。

《多宝塔碑》局部

《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炎炎,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足见其人其书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唐以后的大多数名家,无不是研习颜真卿而从中成功汲取经验。苏轼曾说:“学书当学颜。”

颜真卿传于后世的大多都是碑刻作品,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文稿》。

其中,行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直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相得益彰,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