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空漫谈 - 涅槃就是自然

 悦来阅好吧 2021-11-26

图片




涅为不生,槃为不灭,涅槃就是自然。自然没有所谓的时空,它是完全没有任何的主观意识。它里面有无量的我们自以为的时间、空间、生命形态和观念,它能够生发一切生命现象,哪一个逃得过自然呢?

一切万物逃不过自然,而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就是自然,就是自性的本来状态,自性就是这样子的;“然”也,就是这样子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涅槃,有很多人理解错了。涅为不生,槃为不灭,涅槃就是自然,自然是没有时间的,自然有没有时间?

无所谓时间。

对,无所谓时间!自然也是没有空间的,它里面有无量的我们自以为的时间、空间、生命形态和观念,它能够生发一切生命现象,哪一个逃得过自然呢?对吧?但自然本身没有。所以我们要回归于自然这样一个禅定状态,慢慢地我们的心就没有了自我的包裹,慢慢地我们就会突破自己的心的局限和观念,小我就在这种放松当中越来越淡化了、没了,大我就越来越跟自然相契合。

一切万物逃不过自然,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就是自然,就是的本来状态,自就是这样子的;“然”也,就是这样子的。所以真正的没有挂碍,不是因为老师说了要心无挂碍,所以才不跟别人一般见识、不挂碍,不是这样子,它不是一种教条,它一定是我们的心证得了这种自然性,我们的心回归了这种自然性。心本来是没有挂碍的,就像自然对宇宙空间所有的大爆炸、所有的火山、地震、狂风暴雨,它是完全没有任何的主观意识这些现象完全地都在它里面生发的。我们人也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看到什么就纠结上去。


图片

这种状态是需要我们来守的。好比你们现在,通过这一上午的交流,你们心里面就有了一个印象,你们知道原来生命有一种自然的状态。而现在,我们大多数时间是活在不自然的状态中,其实你是自然的,但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开心的,这个不开心、难受就叫做不自然,对吧?所以我们要慢慢地通过修行,某一天就突然悟到了,明白了“原来我的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一切都是自然”,并没有不自然,也叫彻悟。所以说佛几年苦修,最后突然领悟了,一拍大腿“知道了”,原来修与不修一切自然。自然、自性就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自然师、根本师,你跟它学就好了。自然里面充满了无量的发生,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听到,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并没有启发我们的自然性,因为我们的心总是特别的功利,我们一天的精神头都关注在所谓的这些事务上,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时间都用在这些上面。所以我们的修行是要你关注那些事务之外的,好比叶子绿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叶子掉了,有没有注意到?蚂蚁在地上爬,我们有没有注意?车流、人流,自己的行走、刷牙、洗脸、叠被子、喝茶,所有这些细微的生命动态,你有没有静静地、细细地来观察它?这是我们缺失的。这些所有的发生、所有的被看到被听到都是在告诉我们---自然、自性就是这个样子的,自己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你偏偏不这个样子,所以烦恼就来了、痛苦就来了、矛盾就来了,这是很简单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我们就是简单不下来,因为追求复杂性,我们活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要懂得踩刹车,叫做知止,然后才有这种定,才有这种静,才有虑,才有得,才有这种超然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说能够做得比别人好,这种智慧是让能够更加自然活着,能够更加心无挂碍活着,这才叫智慧,而不是一种竞争,一定要比别人智慧、打过别人,这不是智慧,而是聪明。


图片

每一个生命最终追求的状态是一种心的安定的状态喜乐的状态我们叫如来藏,就是生命的宝藏我们这一生要和这个如来藏链接,要开发它,通过各种形式,如语言、打坐、颂钵、持咒等等,我们来把它启发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不是赚几个钱才是重要的,不要舍本求末,一定要颠倒回来。先要知本,要知根知底,然后我们要把生命给予我们的精力用在这上面多一点,叫做培根。要培这个根,那些枝干、叶、花、果都不用管,只管培根,那些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愿意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

我们都只想那个果好吃。

不理它不管它,只管培根,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干培根这一件事,其它的都应缘,比如无论老婆说什么,都说“老婆你说的对,你最有智慧了”(哈哈...)。这就是根培得好,事就自然好,生活就自然地美满幸福,这是一个因果。人人都需要我们去启发他来认识这个生命的根本,然后跟我们一起来培根,这一生没有别的事儿,就培根!像培养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培根。根在哪里?根在孩子吗?

孩子是果,我们是根,我们的心是根。


图片

根在我们的心,培好根,孩子自然就好,因为孩子是你们的果、是你们的花、是你们的枝干,根径发达了,孩子自然就绽放,根径不发达、根径很狭隘、根径很精神病,孩子就逆反!所以不要关注孩子,要关注自己的心,有没有在培根?有没有在培清净的根、光明的根、慈悲的根?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智慧的心不在头脑我们不要被外界的相所欺骗了,所有的学校都在这样做,所有的家长都要这样做,自己不那样做行吗?行!佛法的传承,佛并没有想着有这么久,有这么多的圣人,有那么多开悟的人、解脱的人,对吧?但他们真的是法子、是法王子,无量无边的,对吧?而我们所有父母的心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结果呢?有几个成龙成凤的?反而是把你的那种狭隘的心那些坏习惯全部传承给你的孩子,孩子没有传承圣人的智慧,倒是传承了你的一大堆垃圾轮回着你的苦难我们成年人都经历过吧?我们上一辈是这样,我们这一辈是这样,孩子仍然这样,这就是我们的追求吗?我们的希望吗?

通过努力,终于成功地把天才教成了庸才。

对了。这是努力的结果、自我的结果!所以如果能够信这个法、能够践行这个法,都是无上的福报,这个法是如意宝、摩尼珠啊,但人的心不敢啊!所以这个法并不是大多数人能够领会的,能够领会的人一定是金字塔的尖。即使说开悟了、见性了,那也是很平常的事,因为这是我们最本分的事、最应该的事,明白吧?它是非常平凡的事,是最平凡的事,它只不过是回归到真人的状态,也就是真心的状态、自然的心的状态而已。我们之所以把佛陀捧那么高,把见性、把开悟捧那么高,是因为我们的心是相对的


图片

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杂乱了,太执着于那个小我了。

嗯,太自卑、太自傲、太自我了,所以我们把圣人高高地捧起来,我们自己认为圣人跟我们是有距离的,认为圣人是圣人,我是凡夫俗子,虽然可以跟他学点,可以去试试,但是他是他我是我,我怎么能成为他呢?人们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永远也成为不了圣人。没有这种唯求做佛不求余物、没有“我就是圣人我就是佛”的愿心和自信,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信心和自信,反而疑心重,信心少,所以成就不了。即使他在世间做的再好,也成就不了自己自然的生命状态,明白吗?即使他可以被人们称赞为伟人、英雄、奇才、枭雄,但因为这些是相对的,所以他成为不了圣人,最终会从他的神坛上掉下来的,一切转头空。

所以不要追求世间的那些所谓成功,比如千方百计的发展自己、做别人做不到的东西,来满足一个自我,在这种状态下,他的内在是紧张的、是僵硬的,因为他要辛苦地维持这种状态。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没有这些,慢慢地柔软下来,像水一样的,慢慢地来肯定自己有很多的不知道,肯定自己不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把角色感给剥落、淡化。能够什么也不是了,你才能够尝试着是什么能够什么也不是了你才能够扮演各种角色


图片

所以观世音菩萨可以扮演所有的角色,佛陀可以扮演所有的角色,可以扮演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可以扮演皇帝、官员、小偷、妓女,因为他没有认为哪一个是他应该有的角色,对吧?动物也是有修行的,知道吗?像狐狸、黄鼠狼,它们会修得很好,能幻化出来人形,能飞、能够隐形、能做很多我们人类做不到的动作,但是它仍然忘不了它是一个狐狸,它仍然忘不了它是一个黄鼠狼,明白这意思吗?这是一个公案,它们都能幻化出来人形,能够上天入地,但幻化完了还忘不了回到它的狐狸身。

如果忘了它是什么的话,是不是就成佛了?

它就成佛了嘛!

所以《心经》上讲“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从这些行动上得到智慧的,是吧?必须有智慧上的开悟,才能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并不是说你有这样那样的神通,你就是佛了,不是的,是吧?


图片

对的。什么都就是什么都是,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佛跟道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区别。除了佛,除了释迦牟尼,除了老子,当时还有很多很多的开悟者,只是众生的缘不一样而有隐有显,所以佛教叫缘起性空,一切都是缘起的。我们有这个缘,所以我们知道有释迦牟尼、有老子,其它世界有别的缘,就有另外的佛,不一样。所以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觉悟的觉,并不只是指释迦牟尼一个人它说一切即佛,一切都具佛性,要这样看,“离一切相是名诸佛”,不执着就是佛,执着就着魔

执着手机就是着手机的魔,执着情就着感情魔,执着贪婪就着鬼魔,魔鬼执着魔鬼,嗔恚、生气就是地狱的魔、大魔王,愚痴就是着畜生魔,只知道吃、睡、傻傻的,傲慢就是着修罗魔。魔和佛在我们的生命当中都是同时存在的,当别人惹你的时候,砸杯子砸碗的时候,掀桌子的时候,就是入魔了。所以法界就在心中,一会是这个一会是那个,一会是好人一会是坏人,一会是善心一会是恶心,对吧?所以我们要知道这就是道显化,自然就是这个样子


图片

所以你就看得惯这个世界每天的发生,如意或者不如意是你自己在做决定,是自己的心可以做主的如果你看到不如你意的,会让你的心很难受,为什么你不能如意呢?你为什么一定要执着那个不如意呢?所以不要让我们看见的听见的作主,要正心、正见、正念正觉正思维,让做主!我们整个人就是一个正气,一种浩然之气,这种清静无为这种自主性就叫做浩然正气并不是嫉恶如仇叫浩然正气,嫉恶如仇的人,他的心里面是堵的,见到人家抽烟,见到人家喝酒,见到人家进夜总会,就嫉恶如仇!“我和他们可不是同一类人”,这样的心是什么?有时候还不如那些喝酒抽烟的人的心呢,是不是?有时候跟那些人在一起,我感觉都很惭愧,因为他们的心很没有挂碍,而我们的心还一直在挂碍着。

所以要看到一切的平等性,这一点非常重要看到平我们的心就平,心不平看到的永远是不平。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旅程,我们要有耐心,没有耐心的话是没有办法改变原来的习惯模式、没有办法解脱的。自己要发愿用一生的时间来改变自己、改变这个状态。这是首先的发愿:我要成为一个觉悟的人,我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明白人,我要成为一个清净无染的人,任何事任何因缘任何的不好都没有办法污染我,没有人可以让我生气,我要成为这样的一个生命的状态,要成为一个这样中正的人格!


图片

这个是需要我们当下发愿的,这是一种愿力。就像船上的大锚抛到水里面去沉下去成为一个定点,而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这个方向要确定。我这一生我就要向佛学习、向老子学习、要向《心经》学习,最终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传统文化精髓中的精髓。

这个因缘链接上了,就要发愿,不论什么方式我都可以来尝试、可以来实践,这个法是来运用的,不是来装填你的大脑的,不是装饰你的身份的,不是让你跟别人去谈论的,而是不断地通过止静观息的方法,让你真正地把它深植在自己的内心,贯穿在自己的生活行为当中去的。这个息是休息的息,先止然后起观,然后回到息的状态,“息”怎么写的?自心!回到自心的状态,回到息的状态。等一下打坐的时候,我们来体验这个息!

内容|原创     

图片|原创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欢迎添加观心源义工

免费体验每周二、四、六下午两点至六点

禅茶共享时光

深圳市福田区爱地大厦西座20楼观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