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烧了50亿年,为啥一直烧不完,烧完了会咋样?

 新用户40828904 2021-11-27

这是许多人一直迷惑的一个问题。很早之前,科学家们也迷惑,因为根据太阳质量和光谱分析,即便太阳全部是由煤炭组成,是一个大煤球,这样源源不断的辐射强度,也只能烧5000年。

后来科学家赫姆霍兹和开尔文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太阳能量来源是由于引力收缩,引力势能转化内能,继而转化为辐射能。但通过计算,这种方式的能量来源,太阳也只能维持3000万年左右。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但太阳的存在不可能只有3000万年,因为地球上的恐龙也活了几亿年。那么太阳到底是在烧什么呢?一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颠覆人类思维的质能方程,科学界才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是质能转换得到的能量,只有这种能量,才能够巨大而持久。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下恒星是什么

恒星是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在宇宙可见物质中,恒星占据了90%以上的质量。恒星都是起源于一坨巨大的分子气体云,也叫星云或宇宙尘埃。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越收越紧,最终收缩成一个巨大的球体。

收缩导致高压和高温,当核心温度达到800万度时,氢核聚变就发生了。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辐射到太空,恒星就发出了光和热,以一个巨大的等离子球体而存在。

恒星的组成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而且氢的质量占据了75%左右,其余基本都是氦。如果这颗恒星是在超新星大爆发后的尘埃中形成,组成的元素就有约1%左右的其他重元素。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是一颗在超新星大爆发后的星云中诞生。

太阳核聚变

太阳核心的核聚变是在1500万度高温和3000亿个大气压条件下形成的,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被剥离了,露出光秃秃的原子核,核与核之间挤压碰撞,就不断融合在一起,发生着4个氢原子聚合成一个氦原子的聚变。

在氢核聚变过程中,会有约0.7%的质量亏损。经科学测算,像太阳这么大质量的恒星,每秒钟约有6亿吨氢聚变为5.958亿吨的氦,其中约有420万吨质量转化为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辐射的方式,从核心通过辐射和对流,不断传播到太阳表面,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太空。

太阳核聚变的能量有多大?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计算,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达到3.78*10^26J(焦耳),相当3240万亿亿度电,或1351.8万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地球在太空中可承接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就是每秒接收到1.72*10^17J的能量,约相当477亿度电,1000万座三峡大坝持续不断的发电总量,每秒钟爆炸3159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太阳一生要烧掉多少燃料

据科学测算,太阳的年龄已经有50亿岁了,其寿命约有100亿年,就是还有50亿年的燃烧,许多人有疑问:这要烧多少燃料啊,怎么就总也烧不完呢?

好,我们来测算一下:

太阳的总质量约2*10^30kg(千克),也就是2000亿亿亿吨。太阳每秒钟要损失420万吨的质量,一年325.25天(天文计量通用的儒略年),也就是31557600秒,这样一年就要减少约1.33*10^14吨的质量(133万亿吨),100亿年就减少了约1.33*10^24吨(1.33亿亿亿吨)。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庞大,但相比太阳质量只占约0. 000665,也就是约万分之七。我们想想,如果有人偷吃了你的盒饭,只占盒饭质量的万分之七,你能够发现吗?不要说万分之七,就是千分之一恐怕也很难发现吧。

那么,在这100亿年有多少氢转化为氦呢?

我们首先计算一下太阳中氢占有的质量:75%(2*10^30kg)=1.5*10^30kg。太阳每秒钟有6亿吨氢转化为氦,100亿年就烧掉(转化)氢约1.9*10^29kg,约占太阳整个氢质量的0. 127,也就是十分之一多点。

这就是说,太阳的氢还有约90%仍然存在着,而且,即便是烧掉的氢,绝大部分并没有损失掉,而是转化为氦了,太阳的质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太阳燃烧了几十亿年,而且还要燃烧几十亿年,总也烧不完的原因。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太阳燃料还充足得很,为啥又会死去呢?

既然太阳燃料充足,为啥会寿终正寝?

其实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很简单,就像一个人到了老年,身上的骨肉还在也终归要死去一样,这是因为其身体整个构架坏了,某关键部分不能运行了。

太阳也是这样,其氢的燃烧只是在核心部分,这个区域不到太阳半径的1/5~1/4,烧完了这个区域的氢,或者说烧到一定程度,这个区域的燃料供不上,核聚变就会熄灭。这样,原来依靠核聚变巨大辐射压支撑着的太阳质量向心压力,就没有了支撑来源,巨大的向心收缩压导致外围质量向核心急速坍缩。

这时的太阳就有点像泄了气的皮球,只能苟延残喘了。

但在这最后时光,太阳并不甘心就默默死去,它也像人之将死的回光返照,会拼尽全力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个能量就是不断升级的更重元素核聚变。

太阳演化后期的 “回光返照”

太阳这种质量恒星,在主序星阶段,也就是稳定燃烧100亿年的阶段,只能够产生氢核聚变,无法激发氦核聚变,因为氦核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太阳演化后期,当太阳核心氢燃料告罄,不足以支撑氢核聚变时,太阳巨大向心坍缩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

这个温度达到1亿度以上,这样氦核聚变就发生了。但氦核聚变不是像氢核聚变这么温和缓慢燃烧,而是以氦闪的方式很快完成聚变,这时的温度会突然上升到2亿度,这样,巨大辐射就催动整个太阳膨胀起来,体积半径膨胀到原来的200~300倍,这就是太阳的红巨星阶段。

氦核聚变后,又会重演氢核聚变结束后的收缩和激发,这样比氢重的核聚变就一级一级往上攀升。太阳这样的恒星最终的核聚变到生成碳,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序号的元素。碳燃烧需要10亿度高温,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再怎么压也压不出10亿度,因此核聚变就不得不最终停止下来。

太阳的归宿

这时的太阳引力,早已拉不住膨胀红巨星的外围物质,这些物质飘散在太空,就形成了新的星云,等待着新的聚集和恒星诞生。而核心部分,在高压下就留下了一个约太阳0.6倍的碳核,这个碳核约地球大小。要知道原来的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现在缩小到了地球大小,且还有太阳至少60%的质量,因此其物质密度极高,达到每立方厘米约1~10吨。

这就是处于电子简并态的白矮星,是太阳类恒星留下的一个尸骸,是太阳的最终归宿。

实际上,氢核聚变结束后,太阳就脱离了主序星阶段,到了晚年极不稳定阶段,这个阶段极短,只有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相对主序星100亿年寿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质量恒星的归宿

比太阳质量大的恒星,核心核聚变还会一直向更重元素递进,最终生成铁元素,由于铁元素极其稳定,软硬不吃(核聚变和核裂变都只吸收能量而不释放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到这时都会停止核聚变。

当恒星质量大于太阳8倍时,核心聚变形成铁球后,会发生超新星大爆炸。大爆炸后绝大部分质量消散在太空,核心会留下一个极端致密天体。一般太阳质量30倍以下恒星,会留下一颗中子星, 30~40倍以上的恒星则会直接留下一颗黑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