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洁洁赢 2021-11-27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原创2021-11-18 

以前农村的老物件都是手工制作,比较实用,高手在民间。农村的老物件很多,南方和北方地域不同,物件的名称也不同。那些老物件在当年都是很实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很多老物件都已经慢慢地被替代或者已经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

那些老物件都是我们祖辈智慧的结晶,都是祖先们劳动过程中经验总结,也对当时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

今天,海燕总结了20件在农村很稀少的老物件,甚至有些我们都已经叫不出名字,有些物件已经消失了,已成为了古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回忆一些,当年那些老物件,你是否还记得它们。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一个老物件:蒲滚

蒲滚是主要用于蒲水田的常用农业工具,蒲滚是轧草用,把水田里的稻子根给轧到泥土里。这样插稻秧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把稻苗插到泥土里。海燕的爷爷和爸爸们,在种水稻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工具。用牛拉着蒲滚把稻子根轧到泥土里。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二个老物件:木鼓

木鼓作锦被用的,把锦花用弹弓弹彭松后均匀铺平成长方形五尺宽七尺长,上面用仿的线罩上用云屯严一下就成网套了。是加工棉被最后一道工序的工具,压实棉线与棉花结合在一起,人可站在上面左右移动压紧,压实棉被,后手工左右摆动边缘部分压实,一床棉被完功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三个老物件:打谷机

用来吃谷物类比如稻子,小麦或者谷子都可以。它的传输动来自人用脚踏。打谷机(滾)辊子大概50~60斤,它的木材用的是松木,耐打,所以要重一点”;不是所有的松木都重、都耐打;脱粒的时候,要一直用脚上下踏,让两边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脱粒的大轮。这样的脱粒的方法会有很多杂物,需要人工去除杂质。现在农村除了用收割机外基本使用小型柴(或汽)油机配套的打谷机,老式脚踏好不容易见到了。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四个老物件:谷桶

这个老物件是谷桶用来脱粒的,可是有些年头了,非常的原始的。收水稻一般是双手持割起来水稻,用力将谷穗摔打在一特制木槽内使稻谷落入木槽内,1960年前基本还使用此传统方法收稻谷。以后才逐步有脚踏打谷机,

农村长大的都有经历吧。农忙的时候它用来脱谷粒,而农忙过了以后,就是小孩子的娱乐场所了。不会走路的时候,大人就会把我们小孩子放在这里面。大一点我们小孩都会来这里做游戏,这里满满都是我们孩童时的回忆。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五个老物件:耩子

耩子,是用来种粮食用的工具,没到春天播种的时候,耩子就起到了大的作用。用牛拉着它,大人们摇晃着铃铛,这种子就可以很均匀播种到田地里。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六个老物件:风车

风车有的地方也叫风柜。是为了把粮食里的秕粒和杂貭靠风吹吹干净,原来是木制的,用人工摇,很费劲。现在是铁制品,电机做动力,风很大,把粮食吹得很干净。

风车主要用来给粮食风车可是个技术活,摇得快容易把好的谷子吹走,摇得慢又不容易把灰尘吹掉。控制力道速度,匀速摇动。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海瑞摇风车。摇得特快一看就没用过这个。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七个老物件:碾子

碾子是用来磨米磨面用的,有些农村用人拉磨,有的用驴拉磨。现在这样的物件几乎看不到了。都变成用电机带的磨了。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就会用碾子,磨玉米面。那时吃得玉米面窝窝头的真很香很好吃。后来再也没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窝窝头了。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八个老物件:粮票

粮票这个在物件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用来交换商品的凭证。那个年代够买商品,买粮用粮票,买布用布票,买肉需要肉票。所以那个年代有钱还得有票才能够买商品。

那个时候能有这些票票真的不容易。我现在还记得家里的柜子里还有过去没有用完的粮票。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九个老物件:打草鞋的工具

那个年代人口多,生活很困难,所以我们爷爷奶奶他们都是自己打草鞋,给大人和孩子们。所以这个物件就是农村人用来打草鞋的工具。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个老物件:犁

这个老物件不陌生,这个就是用来耕地翻田的犁。那个时候生活家庭困难的家庭用人拉犁,也有一些家庭用牛拉犁或者用马拉犁。当然这个南北方有差异。北方会用牛或者马,南方都是用牛拉犁耕地。

海燕的爷爷爸爸都用过这个物件。农村的家庭的孩子对这个应该有很深的回忆。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一个老物件:水车

水车也叫摇车,是农村用来灌溉的工具。水车的组成由车筒:车骨:车板:大小车扇:摇手等组成:农田车水灌溉用的农具。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二个老物件:这个物件很多都没见过吧

玉米穿子是用给玉米脱粒的工具有人管它叫玉米脱粒机,在七十年代至今还有,有的地方叫它玉豆拉子、玉稻菽擦。木头制作,玉米棒大小,上面有1块铁,用那块铁把玉米粒脱下来。后来这样用手脱玉米粒的工具就很少用了,普遍用小型的电动脱粒机。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三个老物件:连枷

连枷农村手动脱粒的工具,是用来打高粱,谷物,小麦,豆子一类,也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四个老物件:煤油灯

煤油灯也叫防风灯。煤油灯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特别是读夜校的学生用,生产队员工分时用、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五个老物件:石滚

石磙是农村人用来碾麦,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的农具。一般的石磙都是用青石料凿制而成,石磙两面各有一个铁杆,用木头制作滚架,靠边有一个圆孔穿在这个铁杆上固定好。然后用人或者牲畜拉着石磙碾压麦子,然后麦粒就会从麦穗里分离出来。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六个老物件:辘轳架子

辘轳架子应该普通用在北方农村。南方用的是手摇的那种。因为北方水层深,所以需要打很深的井。用轱辘打水必须将桶用绳栓牢。

海燕小时候,还很清晰记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水缸,每天都要去村头排队,辘轳架子打水上来,然后用扁担挑水回家。满满一缸水需要跑3-4次。后来80年代家家都有了压水井。村口的辘轳架子也见不到人了。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七个老物件:凉蓆

凉蓆,也叫苇蓆。早先是苇蓆,蒲蓆和草蓆,到80年代才是竹席,再往后是麻将蓆,有空调后是牛皮蓆。

凉席我家还有,我爸二十多年前推着推车走到很远的地方砍竹子回来叫师傅做的,家里那款旧凉席比新买的凉爽很多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八个老物件:风葫芦

过去农村家家都会用的风葫芦,它就是个风箱,现在都用小电机了。不知道你用过没。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十九个老物件:簸箩

簸箩,在农村很多,家家都用来装一些零碎的东西。簸箩都是柳条编成,大的盛物小的放针头线脑)。海燕的爷爷就是这方面的手艺人,编个簸箩,簸箕都行。现在这手艺人不好找了吧。


60~70年代农村20种稀少的老物件,满满的年代感,而我们却老了


第二十个老物件:牛钻

牛钻,在这里我不介绍它是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如果你回答出来,真的很厉害!

看了这些老物件,都是满满回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这些都是农村普通的物件。还有很多很多的,如今都不用了。都已经成回忆了!佩服勤劳的人民用智慧设计很多生产工具,那时候跟着时代走,现在时代的变迁,已经过时了,也就可以说,走上现代化,所以他就成了记忆,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很多50年代,60年代,70年的人,对这些老物件并不陌生。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了生活,不辞辛苦,一年四季,没有空闲的时候,那个年代的老人太累了,它们对我们童年的生活有着千思万滤的联系。回忆小时,那岁月时,我们的父母太辛苦了。

往事如烟,每每想起,总有一些难忘的故事……历历在目,可人己经老了。儿时的记忆,再也回不去的年代!老物件太多了,钉鞋,香油灯,灯芯草,马灯,汽油灯,火箱,站筒,鞋拔子,鞋闩,水车,石水缸,棚子床,簑衣,水烟斗,茅草房,屏风,中药店称药的等子,风箱,老奶奶穿的小脚鞋,对数尺,缩放尺,你还知道哪些老物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