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说明
2021-11-28 | 阅:  转:  |  分享 
  
LOGO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
《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教学评价4.教学过程设
计3.板书设计5.1.教材分析2.教法与学法分析说课结构设计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
中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的发现、验
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节至关重要。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他们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全等和图形分割的知识,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具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我任教
的初二(5)班是信息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的互动互助能力,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介绍我国古代在研
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是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用拼图方法、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4、教学重点和难
点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探索发现小组讨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数学教育是数学在发
现中的教育学法指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改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三、教学过程设
计1、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拼图验证,加强理解实践应用,拓展提高教学反
馈,引导小结(1分钟)(3分钟)(11分钟)(10分钟)(18分钟)(1分钟)完成目标,布置作业(1分钟)1、创
设情境,激发兴趣你知道这棵美丽的树是怎么来的吗?2、观察特例,发现新知通过探究得出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
边的关系。3、深入探究,交流归纳4、拼图验证,加强理解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1、求下列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225
400A22581B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68x3、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
8.1-4所示,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4、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
边的长度.5x135、(2011广东肇庆,13,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12,AC=9
,则AB=.6、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5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0米处.大树在折断之
前高多少?6、教学反馈,引导小结以问答的形式来完成小结,学生回答基础上我再进行小结教师小结:1、我们不但知道了著名的
勾股定理,还知道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及借助于图形的面积来探索、验证数学结论的数形结合思想。2、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刻画了直角
三角形的又一个特征。3、很多的数学结论存在于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现。7、完成目标,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P69---P701、22、选做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
交流。四、教学评价布置作业发现新知教学目标教学反馈创设情境交流归纳拼图验证实践应
用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拼图验证加深理解重点难点以拼图为突破口,通过面积相等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