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5元帅参加了三大战役,还有5元帅,当时在干什么?

 文史茶馆 2021-11-28

从1948年秋,到1949年初的三大战役,是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生死大较量,也是中国革命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未来共和国的十大元帅有几位参加过三大战役呢?

参加辽沈战役的有林彪和罗荣桓,他们统领的东北野战军独立完成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参加淮海战役的有陈毅和刘伯承元帅,他们统领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完成了淮海战役。

参加平津战役的除了林彪、罗荣桓之外,还有聂荣臻元帅。也就是说,总共有5位元帅参加了伟大的三大战役。那么,还有5位元帅呢?他们当时在干什么?

(毛主席和朱老总)

首先说朱老总,朱老总是三军总司令,军委副主席,他是毛主席的重要助手,协助毛主席一起在中央指挥三大战役。为了应对未来的大战,朱老总提出军队要扩至五百万,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

东北野战军最初提出先打长春,朱老总知道长春城墙坚固,专门向东北野战军推荐了解放临汾的经验,一连提出近十条破城之策,供东野参考。随着战局的发展,朱老总也赞同先打锦州,关门打狗。

可以说,朱老总在中央,始终关注着三大战役的进展,不断指导前线将士们的战斗。

还有彭老总。非常遗憾的是,敢于横刀立马的彭老总也没有参加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个。他当时在西北战场,和胡宗南以及马家军几十万大军周旋。

在此期间,彭老总挥兵收复了革命圣地延安,解放了大片领土,以极其劣势的兵力歼灭国民党11万多人。西北野战军最多的时候也就十万多人。

全国一盘棋,彭老总牵制住了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逵等军事集团,使他们不能够派兵东进,也就减少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手打赢了淮海战役。

(彭德怀和张宗逊等)

还有贺龙。贺龙领导的晋绥军区,是西北野战军的后勤基地,为前线部队供应粮草,领导财经工作,修筑公路,积极扩军,为前线输送军队和干部。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西北野战军开展了冬季整训,彭老总专门邀请贺龙来讲话,特别要把支前工作的艰苦情形,给前线部队讲清楚,鼓舞士气。年底,随着新兵和俘虏的增加,彭老总通知贺龙,冬季装备急需解决,这些都需要贺龙去想办法,找对策。

然后是徐向前。徐向前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带领红四方面军打了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大仗。遗憾的是,徐向前也没有参加三大战役的角逐。

辽沈战役进行的时候,徐向前正指挥部队攻打太原,太原是阎锡山集团的老巢,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正在这时,徐向前又病倒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毛主席非常关心徐向前,希望他离开前线好好休息治疗。

徐向前却坚持守在前线。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淮海战役正在激战,中央分析,如果太原过早解放,会使傅作义更加孤立,自动放弃平津,把几十万主力部队撤走,给将来作战增加困难。

为了稳住傅作义,中央及时调整部署,命令徐向前,暂时停止对太原的进攻,围而不打。徐向前就留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休息。一直等到1949年的春天,百万四野大军入关,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中央才命令,拿下太原。

所以说,整个三大战役期间,徐向前都在太原城外,死死扼住了阎锡山的脖子。还是那句话,全国一盘棋,徐向前围住了阎锡山的大军,自然也是对三大战役的有力支援。

最后是叶剑英元帅,三大战役初期,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他在后方办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干部,为前线输送人才,也是为了支援前线。

到了三大战役后期,叶剑英被任命为北平市第一副书记兼市长,还兼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全面接收未来的共和国首都。叶剑英也就成为解放后,北京市的首任市长。

朱老总没有参加三大战役,他是在中央协助毛主席坐镇指挥,统揽全局。彭老总,贺龙,徐向前,叶剑英,4位元帅也没有参加三大战役,却是从不同角度支援和配合三大战役。他们都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