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瑰宝、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两次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抢劫和焚毁。1,圆明园第一次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抢劫和焚毁是1860年。 1857年(咸丰七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当时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咸丰十年)又侵入北京。 2,.圆明园第二次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抢劫和焚毁是1900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对残存的圆明园进行了再次劫掠,但真正破坏巨大的是在外围驻扎的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对其进行了拆毁。 之后一些土匪、地痞趁机做案把洋鬼子来不及抢去的财物洗劫一空。然后,他们又将建筑木料、木桥的桩子锯断或者用大绳拉倒,又将园中所有的树木全部砍掉,拉到市场上卖钱。 随后,一些人又将圆明园的石头,特别是那些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精美玉石全部拉走,然后要么卖掉,要么盖房子、垒院子和猪圈。那么,圆明园还剩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呢?那就是土。许多人开始在圆明园从前的宫殿遗址上修建民宅,并且平山、填湖,种起了麦子和水稻,丝毫不觉得羞耻!经历了种种磨难,世界名园圆明园终于被彻底破坏了。 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早得知八国联军要打进北京城的消息了,于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慈禧迅速穿上宫女们事前准备的下人衣服,摘下头上的发簪等头饰,将头发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打扮成汉人乡下村妇的模样,嚎啕出宫。 伺候她的太监李莲英费劲千辛万苦找来了一头牛,虽然牛车慢很多,但是稳当,让慈禧太后舒服多了,得亏后面没有追兵,这牛车慢慢悠悠的走,走了两个多月才到了西安。同行的人是苦不堪言,老佛爷那边就当出巡了。 慈禧这个老妖婆知道自己家有那么的稀世珍宝,强盗打进了岂有不抢之理。既然如此,她为何不学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把稀世珍宝都赠与百姓们,这样她还有机会慢慢的收回来。可一旦落入洋人的手中,就永远是别人的了。 在她逃难的一年里,慈禧依旧过着奢靡的日子。依旧有上百个太监宫女伺候她。 其实慈禧在逃难的路上,差一点挂掉了,原因竟是差点被饿死。据说慈禧太后逃难时,虽然身上有钱,但却买不到任何东西吃,后来终于碰到几个饥民,慈禧只好用翡翠跟对方患几个窝窝头,被饿得发晕的慈禧太后,啃着窝窝头也津津有味。 慈禧太后在逃难过程中,最狼狈的还不是啃窝窝头,而是拉屎。慈禧一路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而且饥一餐饱一顿,拉肚子是常事,据说有一次慈禧正逃到荒郊野外时,突然肚子不争气闹起来,找不到像样的厕所,于是只好当地解决了。在如厕时,据说慈禧是找草丛来解决,她命令十多个太监围成一个群,然后慈禧令人在中间挖一个坑,就地解决了,当然那些太监是面朝外围圈,不能看到慈禧太后的样子。 还据说,西安的知府没能按慈禧的懿旨做出满汉全席,慈禧顿时大怒,竟要将知府拖出去斩了。幸亏李莲英提醒了慈禧一句:“狗急跳墙”。慈禧这才作罢。如果慈禧真敢斩那个知府的话,那她肯定会死在西安,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当她逃难回京后, 还想住圆明园,可当她到圆明园一看,当年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已经不存在了。眼前的只是一堆残垣断壁罢了。 看到被烧成残垣断壁的圆明园, 慈禧她只说了一句话,她淡然一笑:“这帮小崽子,烧了哀家的居室,甚是顽皮”。 慈禧外逃时,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大臣们处理。李鸿章就是专门处理外交事宜的,慈禧归京心切,多次催促李鸿章和洋人交涉。 李鸿章本可以在谈判桌上要到更好的谈判条件,可惜慈禧的急于求和。于是《辛丑条约》才赔了洋人那么多钱。如果不是慈禧搅局,或许《辛丑条约》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赔款。 那么,《辛丑条约》有哪些赔款和条件呢? 《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惩办'首祸诸臣' 《辛丑条约》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因《辛丑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
|
来自: 建怀v394hwyhnb > 《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