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博讲堂·深度分享】漠迹文物鉴赏系列——甘肃彩陶

 昵称36592375 2021-11-29

漠迹联合甘肃省文物商店,推出文物鉴赏专题系列推文。带大家鉴文物、学知识、探历史,感受文物之美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系列推文的第一篇——甘肃彩陶。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也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马家窑文化彩陶,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上承仰韶文化,下接齐家文化。它的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纹饰精美,构思灵巧,是史前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彩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深厚的艺术风格。

文化瑰宝彩陶罐,真实地见证着先民们的辉煌历史。

蛙纹彩陶罐:高42cm,腹径41cm,口径20cm

半山和马厂文化的彩陶中,都有着变形的蛙纹形象,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晚期,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也有人称为“神人纹”。

其中蛙神崇拜,是源于人类对洪水灾害的祈福。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因此,他们唯有在精神上皈依某种神灵,这个令人敬畏的神灵,要具备他们所不具备,但又极其渴望具备的本领,那就是水陆两栖。不怕洪水,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而蛙就成了这个神灵的载体。

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这样,原始先民在精神上也有了战胜灾难的勇气。随着原始先民宗教意思的不断发展,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就自然而然的大量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彩陶纹饰之中。

而神人纹这种风格写实,近似人的形象,下肢和上肢向上弯曲,头部及五官多在圆圈内,也寓意着人们举起双手,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更有很多考古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史前文化的彩陶,帮助我们找到了它发展变化的证据,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一种最基本文化。

四大圈网纹彩陶罐:高42cm,腹径41cm,口径13.5cm

马厂类型彩陶罐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约4300--4000年,属马家窑文化晚期。

彩陶纹饰大多粗犷而松散,图案纷杂而抽象,主要纹样有四大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文、网格纹、回形纹等。

四大圈纹是马厂类型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纹饰,是由马家窑、半山类型的旋纹演变而来,由四大圆圈组成,主要装饰于大型壶、罐的肩腹部。先用红彩带绘四大圆圈,内外绘黑色带圈,圆圈内填以各种各样的几何纹,常见的有网格网线纹、菱格纹、斜方格纹、三角纹、十字纹等。

半山锯齿大口罐:高20cm,腹径31cm,口径16cm

半山类型的彩陶纹饰,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在橙黄色的陶地上用红黑两色相间的线纹或锯齿纹。主要流行于半山类型,结束于马厂类型早期,其来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其源自大自然中的棘刺,也有学者认为其是受中亚文化的影响,结合本土文化而诞生。总的来说,“配角”锯齿纹,引领风尚四百年。

半山类型的锯齿纹为黑、红复彩,以红色线条勾勒花纹主框架,两侧再配以黑色线条,红、黑线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黑色线条上面向红色的一侧绘锯齿纹。

在半山早期的锯齿纹比较规整,锯齿开始变小,齿间的夹角较大。半山中期齿间夹角变小,锯齿窄长,齿尖锋利,锯齿斜向一侧。到半山晚期的锯齿变得细小密集,齿尖变得较钝。进入马厂时期,锯齿纹已很少使用,锯齿排列稀疏、粗大,普遍绘制粗率,只有个别的较规整,多为黑色单彩。

马厂鸟形彩陶壶:高25cm,腹径24cm,口径8.5cm

鸟形壶,因器形似鸟故而得名。它身姿优美,同时在中国古老神话中有“载阳之鸟”的传说,将壶塑造为鸟形也可推测为是对太阳崇拜的一种表达形式。足见在远古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原始宗教的发展。

鸟形壶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特有的器型。在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鸟形壶开始出现,早期的彩陶鸟形壶比较写实,接近鸟的自然形态,颈细长,两侧有短翼,身后有尾,身上绘羽状纹。到了半山后期,鸟形壶有所增多,但鸟形已变得抽象,其口部仍偏在前方,颈部变短变粗,腹部的一对侧翼变换成环形耳,代表双翼,并且在器物腹部常绘旋纹,尾部由一小錾来显示尾翼,尚能看出粗略的鸟形。半山晚期旋纹的旋心不断扩大,这一时期鸟形壶的器型饱满凝重,曲线优美柔和,重心降低,最大径在腹部,直径与高度基本相等,器表打磨得很光滑,显示出了高超的制陶技术。在半山晚期-马厂时期,鸟形器的出现展示出了先民们的高超智慧,他们将器物的口沿部做成类似鸟头的形状,两侧的腹耳相当于鸟的一对翅膀,尾部略有突起,类似于鸟的尾部,整体器型敦厚稳健又活灵活现,而瓶口离开中轴线向前倾斜,倒水更为方便,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的先民们制作器物时不但要精致而且更看重实用。

彩陶罐是中华远古文化的瑰宝,在没有文字的年代,绘画成了先民们的记事方式,从而将这古老的绘画艺术展现在陶罐上,凝聚为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来源:漠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