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预见“玄牝之门”的伏笔

 明月照书窗 2021-11-29

#寻找古籍守护人#

《道德经》第六章节的内容,无论是河上公章句还是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再者王弼撰译本,其中第一句都是“谷神不死”或“浴神不死”,谷神被解读为山谷、河谷、溪谷之意。

其解是否有误?老子在写《道德经》之时,似乎就有了预感!

老子的预见“玄牝之门”的伏笔

老子当初写书的原因,是受函谷关令关尹子“彊而作书五千余言”,这在《史记》中是有记载的。

关尹子创立了以传承道家黄老思想为主的文始道,文始版本的《道德经》第六章节内容则是:

“谷,申,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文始道版本中“谷”字,并非山谷溪谷的谷,在《说文解字》可查,其从爻从口。熟悉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知识的人,都知道“爻”是阴阳交融的意思。

那么“谷”从爻从口,就是阴阳交融出口地方之含义。

这样这句话就可翻译成,“玄牝的阴阳交融、申延、兴旺的特性。”也恰恰正应了下句话玄牝之门的“门”的特征了。

不易理解这章节这几句话,那我们结合老子在第一章为此作的伏笔吧!

文始版本《道德经》第一章节的“恒无,谷也,以观其眇;恒有,谷也,以观其噭”。

说的意思,其实也正是给第六章节做的伏笔。“用无的方法,从阴阳交融之处可以窥视(道);用有的手段,从阴阳交融之处可以观察(道)”。

两章节结合起来,其意思就是,无论是用`无'还是`有′的方法观察道;地点的选择都应是天地之根的“玄牝之门”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